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近日,我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寻梦实践队前往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漳州市龙文区郭坑镇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近距离探寻乡村振兴的奥秘。
走进研学基地,共创绿色愿景
7月13日,实践队一行到达郭坑镇金鸡山研学综合拓展基地并以“寻梦青山倡新风,萦绕绿水共繁荣”为主题开展调研活动。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队员们置身于青山绿水间欣赏金鸡山的美景,并通过拍摄录像、入户调研、问卷采访等方式,就金鸡山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相关知识普及程度开展调研。
实践队队员正在对游客进行调研
队员们对景区游客、周边居民及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走访并整理了景区游客和周边居民的建议需求,与工作人员进行座谈,就入侵物种的消杀和环保互动游戏的设置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调研过程中,队员们向周边群众分发了垃圾分类传单,呼吁大家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共同守护好这片绿色宝地,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探寻历史遗迹,感悟红色文化
7月14日上午,队员们在郭坑镇党委统战委员黄雅荣的带领下,走进郭坑镇侨史馆暨爱国华侨陈鸿文事迹展示馆参观学习。从青年游学到弃笔从戎,从战场保家卫国到执笔育人,陈鸿文先生的身上始终闪烁着爱国光辉。带着岁月痕迹的展品安静地陈列在展馆内,讲述着烽火年代爱国华侨陈鸿文先生的动人事迹。展厅内除生动翔实的图文展览外,还收藏着侨批、证件、照片、票据、瓷器等300余件涉侨老物件,给队员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爱国思想主题教育课。
陈鸿文事迹展示馆导览小程序页面
陈鸿文先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事迹令队员们感慨万千。为了厚植爱国情怀,弘扬爱国精神,用共同的“根、魂、梦”引导广大侨胞弘扬爱国爱乡爱家的优良传统。实践队员们结合专业特长,为展馆制作了精美的线上导览小程序,仅需扫一扫二维码,就能走进陈鸿文先生的生平,了解其负笈求学、弃教从政、师夷制夷、卸甲归隐、赴外谋生、落叶归根六个人生阶段的故事。大方简洁的页面、便捷精巧的设计让体验者赞不绝口。未来,队员们还将进一步完善小程序,增加方言和普通话语音导览功能,并在展馆内推广使用。
践行绿色理念,绘就振兴新篇
7月14日下午,实践队来到乡村振兴省级示范村口社村探寻乡村治理先锋范本的奥秘。
一进入村庄,平坦笔直的柏油路映入眼帘,两侧的沁人绿荫中坐落着一间间红砖白瓦房子,门前蜿蜒盘绕的植物藤蔓垂落形成了炎炎酷暑下天然屏障,这正是当地村民雅称的“一帘幽梦”。
“家家户户门前的‘积分家庭’牌子,正是维持美丽乡村的奥秘所在”,据黄雅荣介绍,口社村创新建立了“五和联创”积分制,围绕五个维度的行为准则,制定32条“五和联创”积分细则,探索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打造农村新面貌。黄雅荣表示,乡村振兴不仅需要绿色,更需要发展,郭坑镇依托本土资源,打造了口社多彩田园综合体、霞贯双溪生态园、金鸡山研学基地、海丝民宿等一系列特色项目,打造共享田园,因地制宜走出有当地特色乡村振兴道路……这些宝贵的经验让实践队员从中得到极大启发。
在村中,队员们自发开展了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并对村里破损的垃圾桶进行了翻新。用实际行动为美丽口社添砖加瓦,留下了一串绿色足迹。
未来,寻梦实践队的队员们将继续坚定“寻梦青山倡新风,萦绕绿水共繁荣”的信念,走进乡村、走入群众,以实际行动推广倡导生态文明,以专业知识助力乡村振兴,助力乡村向着“生态美,百姓富”的美好未来前进。
[编辑:樊雨昕]
[校对:王小磊 甘丽红 陈巧恩]
[审核:彭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