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温》火热!我校口述历史纪录片入围国际展

撰稿:人文与传播学院 唐佳硕  摄影:人文与传播学院 邢蔓钰  
2025-11-21

  近日,从第十一届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展传来喜讯,由我校人文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林筠教授指导,学生邢蔓钰、唐佳硕、范乐琪、赵美祺创作的口述历史纪录片《余温》(即《福建省闽南地区农村电影放映人口述史》项目)经过激烈角逐,成功入围最终展映环节。

  “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展”的前身是“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由中国传媒大学发起主办,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承办。作为国内外口述历史领域极具影响力的重要交流传播平台,该活动已连续举办十届,吸引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业界专家、学者及相关机构深度参与,有效促进了跨地域口述历史资源的共享与学术思想的碰撞。本届国际展共收到来自海内外的数百部作品,经多轮严格评审,最终遴选出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映与研讨。

  “这是我们学校的作品首次入围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学生团队作品有机会在高级别赛事平台上交流,将大力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指导老师林筠表示,《余温》的创作过程让师生团队更加坚信,想扎扎实实做好作品,就要沉得住气。

  据介绍,《余温》系统记录了漳州市龙海区农村胶片电影放映员的历史工作记忆。项目组师生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多次走访漳州市龙海区,开展实地调研与采访记录工作,系统性地抢救、搜集与记录闽南地区相关电影资料,记录胶片电影老放映人的大量口述历史。

  这部作品同时是林筠老师所主持课题“福建省闽南地区农村电影放映人口述史”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也与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口述历史专业委员会建立了合作。另外,作品的创作全程还得到漳州市龙海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和一批老电影放映员的大力支持,同时获得《闽南日报》等漳州当地主流媒体的聚焦关注与大量报道。

  “《余温》让我明白,努力真的会有回报。仔细回想起来,在创作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成长,这种成长是迅速的、扎实的、珍贵的。”《余温》主创、2023级广播电视学专业学子邢蔓钰说,因为这一段经历,让她在后续的创作中更有底气和信心。主创、2023级广播电视学专业学子唐佳硕也表示,《余温》不只是一部作品,每一次拍摄,都是一次与那个年代的对话。“《余温》是一部口述纪实片,具有纪录片的性质,拍摄中最有魅力的点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每一刻都是真实发生的瞬间,这是无法在剧情片里实现的,这很动人。”主创、2023级广播电视学专业学子范乐琪说。

  日前,口述历史纪录片《余温》主创人员邢蔓钰、唐佳硕、范乐琪等,以及指导老师林筠应邀赴北京参加由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中心主办的系列学术活动,与国内外口述历史学界专家学者及优秀实践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学习。

  在京期间,师生团队全程参与了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展的活动,通过观摩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涵盖多元主题的优秀口述历史项目,团队成员深度理解口述历史方法论在记录历史、保存记忆方面的巨大潜力与前沿发展。此外,师生团队还前往中国电影博物馆调研、采访,馆内关于“流动放映队”的历史展陈,加深了同学们对闽南农村放映人这段历史的理解,也让他们更加充分地认识到自身工作在国家电影文化宏大叙事中的定位与价值——即从微观个体视角,补全与丰富中国电影历史的脉络。

[编辑:陈巧恩]
[校对:王小磊 甘丽红 樊雨昕]
[审核:彭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