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凤凰花开的路口!
2025届“嘉”人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即将走出校园踏上新征途。他们有的选择深造学习,继续在知识的海洋中深耕。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子胡书毅上岸清华大学(相关报道见文末链接),与此同时,“嘉”人们还将踏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等学术殿堂。
在“嘉”人们逐梦前行的时刻,让我们走近几位考研成功上岸的“嘉”人,聆听他们“研”途的备考故事,感受他们为梦想全力以赴的决心与勇气。他们的经历,是青春奋斗的生动注脚,也是嘉庚学院育人成果的有力见证。祝愿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以梦为舟,以勤为桨,乘风破浪,书写出独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1
谢怡然
考研是一个敢想与敢做缺一不可的过程
身份:人文与传播学院2025届毕业生
毕业去向:考上同济大学研究生
考研 / 分享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 Sharing
“做出考研这个决定,对我来说挺突然的。”谢怡然坦言,原本计划赴港留学的她,对考研兴趣缺缺。忙完留学申请材料投递后,难得的清闲让习惯忙碌的她有些不适应,“当时就想,不管考研成败,对我都没损失。”出于这样的心态,她毅然地踏上考研路。
“因为我是跨考,面对陌生领域的知识,我的学习过程曾经很痛苦。”对于跨考,谢怡然深知兴趣的关键作用。因此,她所先做的事是建立自己的学习信心,而学长学姐的学习笔记则是让她加强信心、快速上手的“神器”。她建议参考学长学姐的笔记,以此搭建知识框架、抓住学习重点,并在此基础上二次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参加复试时,谢怡然随手拍下的同济大学樱花树,她期待来年能在樱花树下漫步
复试阶段,谢怡然感悟:“想全是问题,做全是答案。”许多人在准备复试时,常因专业课遗忘、效率不高或担忧复试状况而焦虑。她认为有这些想法正常,但关键在行动。她透露,自己每天进行中英文的面试模拟,用手机录下模拟过程,回看复盘不足并改正。凭借这种方法,即便在高度紧张的复试中,她也能熟练地说出已准备好的答案。
对于正在备考的学弟学妹,谢怡然真挚祝福:“心向往之则行必能至。考研是一个敢想与敢做缺一不可的过程,希望你们能早日迎来属于自己的春暖花开!”
2
赵一鸣
选对路,走扎实,结果就水到渠成
身份:法学院2025届毕业生
毕业去向:考上厦门大学研究生
考研 / 分享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 Sharing
6月,赵一鸣的书桌上,一份厦门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为他三年来“精准选择”与“务实实践”的考研历程画上圆满句号。“方向选对了,努力才能事半功倍。”这是备考路上,赵一鸣反复强调的“制胜法宝”。他表示,一个清晰的目标就像在茫茫大海中找准了航向,至少为他节省了后期因择校犹豫或失误可能浪费的三个月时间。
考研结束,赵一鸣的复习资料和笔记
除了精准选择,赵一鸣还把实习当作备考的关键一环。他说:“实习不是简历装饰,而是理解理论、应对考试的‘实战演习’。”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期间,他深度参与各类实务工作中。在处理某跨境电商平台商标侵权及平行进口争议案时,他一头扎进国际条约与国内司法实践差异的研究中;跟进本地科技企业专利布局项目时,他认真协助完成了侵权风险评估。这些丰富的实务经历,让他对知识产权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有了深刻认知,也直接助力了他的考研复试。
手握录取通知书,赵一鸣谦逊地说:“我的经历没有传奇色彩,就是在关键节点用充分信息分析做出最优选择,再坚定执行。”他也想给学弟学妹提个醒:“别急着干,先抬头看清路。选对路,走扎实,结果就水到渠成。”
3
李嘉文
欲望是我最大的天赋
身份:英语语言文化学院2025届毕业生
毕业去向: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
考研 / 分享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 Sharing
“欲望是最大的天赋。”这是李嘉文跨专业考研成功后的肺腑之言。她是一名英语专业的学生,却一战上岸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其备考历程不仅是知识的跨界突破,更是自我潜能的深度挖掘。
跨专业考研挑战巨大,尤其对自诩为“三分钟热度”的李嘉文而言,长期保持高强度学习难上加难。然而,想上岸的欲望一直支撑着她,让她在备考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李嘉文在备考之余的放松时间
在考研之路上李嘉文并非一味埋头苦读。在长时间学习后,她常常会和同学们一起看看图书馆附近的小猫。她说:“坚持高强度学习固然重要,但是也应适当放松身心。这种张弛有度的节奏,才能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
“明确目标、了解自己、向内沉淀、向外拓展”“欲望是最大的天赋”,这是李嘉文送给所有追梦者的建议。
4
付汉鹏
赛点到了,撑住,不能功亏一篑
身份:日本语言与文化学院2025届毕业生
毕业去向:考上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
考研 / 分享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 Sharing
“备考首要是坚定考研信念。”付汉鹏提醒,在备考路上,别因盲目攀比学习进度而乱了心态,毕竟每位同学报考院校、专业及难度都不尽相同。迷茫之时,他常以“舍我其谁!”激励自己。
付汉鹏的自习日常
“相比平常随性的自己,备考时我把自己逼入‘绝境’。这极大激发了我的斗志。”对他而言,与日俱增的压力反成前进动力。他强调“有失必有得”,为提升备考效果,在不影响正常毕业的情况下,他尽量减轻课业、毕设等压力,争取更多备考时间。
大学四年,付汉鹏学会打网球,这一习惯让他即便在高强度备考期间,也能保持健康,不因生病耽误复习。赛场拼搏的心态更激励他不轻言放弃,每当疲惫想懈怠时,比赛经历便浮现脑海,他在心里不断提醒自己:“赛点到了,撑住,不能功亏一篑!”
展望未来,他期望在研究生阶段系统深入掌握专业前沿知识与理论框架,培养批判思维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也由衷祝愿母校越来越好,期待每一位嘉庚学子走出校门都能自豪地说:我是嘉庚人!
5
邱郭璨
衡量自身实力后,做好一件事,成功的概率才更大
身份:会计与金融学院2025届毕业生、退役大学生士兵
毕业去向:考上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
考研 / 分享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 Sharing
“在大一入学时,我就想考研。”站在考研、考公与就业的分岔口,邱郭璨同学直言,实习经历让她深知学历这一“敲门砖”的重要。面对亲友“考研考公双线作战”的建议,她清醒抉择:“衡量自身实力,专注做好一件事,成功概率才更大。”在她看来,坚定选择并持之以恒,远比左右摇摆更能通向理想的彼岸。
邱郭璨的学习时长统计
有过军旅历练的她,在备考时更重视效率与质量。每天九点多踏入图书馆,累计学习1800余小时。军旅岁月给予她的深层成长,让她深知计划与复盘的力量:“不必强求100%完成,做到80%就已成功。及时回顾复习,是成功的关键。”
备考之路并非坦途。去年12月,堪称她最艰难的时光——每日学习13小时,未完成的任务如大山般压得她喘不过气,焦虑与身体不适纷至沓来。支撑她穿越这片迷雾的,是心底那不容置疑的信念:“无数次设想过失败的难过,所以更渴望成功。”
6
许焮羽
踏踏实实一件一件地干,不要害怕,勇敢面对
身份: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5届毕业生
毕业去向:考上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
考研 / 分享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 Sharing
“踏踏实实一件一件地干,不要害怕,勇敢面对。”秉持着这样的想法,许焮羽成功叩开了理想院校的大门。
谈及考研上岸的诀窍,她认为,学习方法如量体裁衣,于每个人而言都不尽相同,“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需要时间摸索出来的。”她在选择考研院校时也是如此,基于自己对水处理领域的浓厚兴趣,在众多院校中精准锁定了哈尔滨工业大学——这所在水处理方面首屈一指的学府。
许焮羽拍摄并用了一年的手机壁纸
“我认为我的努力值得更好的平台。”这份自信源于她的不懈努力。回顾大学四年时光,她的每一步都走得果敢而坚定,想挑战自我,便积极参加各类英语与实验竞赛。比如,大三上学期,课业繁重,她还同时备战“外研社・国才杯” 英语大赛与第五届全国市政环境类创新实践大赛。这些经历,让她收获的不仅是奖项,还有体验、友谊与成长。
如今站在新起点,她期望自己不懈努力,尽快融入课题组,多参与项目、发表文章。“做计划只是第一步,真正的关键在于将每一个计划都付诸实际行动。”她也寄语学弟学妹们,学会合理规划时间,让大学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丰富:“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里走的时候,不妨让自己先动起来,多尝试,多体验。”
[编辑:甘丽红]
[校对:王小磊 陈巧恩 樊雨昕]
[审核:彭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