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趱、谶、蠡……”读不出来别慌,让我们有请“嘉”里的汉字高手们

撰稿:人文与传播学院 邱祉涵 沈佳翔  摄影:人文与传播学院 赵乐雅 张桠鑫  
2025-04-15

  4月11日,第十四届汉字书写大赛听写场决赛暨颁奖典礼在主楼群1号楼501多媒体教室举办。本届汉字书写大赛由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嘉庚学院语委会)携手学工部、团委主办,人文与传播学院及人文与传播学院宣传中心承办。

  嘉庚学院语委会秘书长、两岸语言应用与叙事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两岸语用中心)常务副主任杜晶晶,两岸语用中心语言规划研究室主任孙园园,我校普通话测试中心主任卜祥忠担任决赛评委。人文与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副主任张期达,人文与传播学院团委书记王慧玲,学工部、团委职员黄永炜等嘉宾出席。

  本次决赛分为“汉字注音”“学贯古今”“慧眼辨析”和“词海无涯”四个环节,全面考察选手的汉字书写、古文字辨识、词语运用及词汇储备能力。

  在第一轮“汉字注音”环节,选手需在20秒内完成加点字拼音书写,题目涵盖“趱(zǎn)行”(赶路、快行之意)、“谶纬(chèn wěi)”(经学神学预言)等生僻字,考验选手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

  第二轮“学贯古今”环节,则要求选手根据甲骨文、小篆或繁体字写出对应简化字,展现汉字演变的精妙与智慧。

  第三轮“慧眼辨析”环节,要求选手通过语境选择词语,如“日渐式微”与“江河日下”的辨析,考察选手的语言运用能力。

  而在最终的“词海无涯”总决赛中,选手需根据释义写出成语,如“越俎代庖”“管窥蠡(lí)测”,难度层层递进,全面检验选手的词汇储备与理解能力,经过层层角逐,本次决赛的前三名也在这一环节中脱颖而出。

  比赛进入尾声,杜晶晶教授为本次大赛做总结发言。她指出,汉字作为知识框架的基础,犹如水与空气,虽无形但不可或缺。她肯定了本次决赛的选手表现、观众参与度与幕后工作:“一是观众热情高涨,赛场座无虚席;二是选手基础扎实,无零分选手,即便个别字词书写欠佳,仍能看出框架清晰;三是答题反应迅速,选手能通过音义结合进行快速作答;四是组委会出题水平较高,题库涵盖易混淆词、生僻字及成语典故等重点难点。”杜晶晶教授以“横平竖直写字,稳稳当当做人”激励大家。她强调,汉字听写不仅是知识竞赛,更是文化传承的基石,她预祝学子们在汉字学习中继续书写辉煌。

​​​​​​​

  值得一提的是,汉字书写大赛书写场,即软笔组和硬笔组的决赛已在一周前完成。进入决赛的选手们现场挥毫,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一幅幅精美的作品。赛后,各位评委也以专业的态度与细致的评价,为各位选手的作品打分。

  在第十四届汉字书写大赛听写场决赛暨颁奖典礼的颁奖环节中,软笔组、硬笔组与听写组的获奖选手依次登台领奖,并与颁奖嘉宾合影留念。至此,本届汉字书写大赛在热烈掌声中拉下帷幕。

​​​​​​​

 

附:

听写场获奖名单

姓名 学院 奖项
王芊傲 人文与传播学院 一等奖
王安奇 人文与传播学院 二等奖
肖悦音 人文与传播学院 三等奖
张译兮 人文与传播学院 优秀奖
徐嘉澍 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优秀奖
柳静 人文与传播学院 优秀奖
颜龙雨涵 人文与传播学院 优秀奖
陈杨彤 人文与传播学院 优秀奖
张耀植 会计与金融学院 优秀奖
朱苡函 人文与传播学院 优秀奖
李俐影 人文与传播学院 优秀奖
邵毅诚 会计与金融学院 优秀奖
戈昕雨 管理学院 优秀奖
王庄儿 人文与传播学院 优秀奖
赵维婧彤 人文与传播学院 优秀奖

 

书写场硬笔书法获奖名单

姓名 学院 奖项
胡敏 日本语言与文化学院 一等奖
潘凌舟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二等奖
陈一诺 会计与金融学院 三等奖
刘骏杰 人文与传播学院 优秀奖
张晟 法学院 优秀奖
李胜蓝 人文与传播学院 优秀奖
李颖 人文与传播学院 优秀奖
杨昇 国际商务学院 优秀奖
林菲杨 人文与传播学院 优秀奖
罗佳妮 法学院 优秀奖
范怡雯 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优秀奖
邱祉涵 人文与传播学院 优秀奖
陈文婧 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优秀奖
陈新姿 人文与传播学院 优秀奖

 

书写场软笔书法获奖名单

姓名 学院 奖项
刘骏杰 人文与传播学院 一等奖
胡敏 日本语言与文化学院 二等奖
方圆 人文与传播学院 三等奖
乔一涵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优秀奖
曾温惠 设计与创意学院 优秀奖
林菁菁 人文与传播学院 优秀奖
林菲杨 人文与传播学院 优秀奖
段禹婷 设计与创意学院 优秀奖
沈宇璇 法学院 优秀奖
沈志善 人文与传播学院 优秀奖
罗佳妮 法学院 优秀奖
邱馨澜 国际商务学院 优秀奖
陈晓欣 会计与金融学院 优秀奖
韦栋 人文与传播学院 优秀奖

 

[编辑: 陈巧恩]
[校对:王小磊 甘丽红 樊雨昕]
[审核:彭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