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来自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的41名学生到我市,开展“品读双世遗,寻访武夷山”实践创作营活动,在实践中感受武夷山当地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并以此为立足点展开有声文学、短视频、微剧情等内容的创作。
在武夷山景区,登天游、乘竹筏、诵朱子名篇、观印象大红袍表演…… 实践队成员聆听着船工娓娓道来的山水故事,体验武夷岩茶独特的生长地理环境,感受着武夷山千古绵延的人文传承,汲取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
在燕子窠生态茶园,实践队成员重走习近平总书记探访之路,在讲解员的热情讲解中被科研团队和南平农业农村人的毅力和坚守深深感动。21级广播电视学专业的陈望舒同学说:“真是太震撼了!在来到武夷山实践之前,我最想去的地方就是燕子窠了,我惊叹于一片茶园的深刻转变,也深刻领悟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大局下,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引导下,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能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这片土地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在朱子故里五夫镇,实践队成员探访朱子故居,走过朱子昔年携徒访友的必经之路,寻访朱子雕像、紫阳书院、兴贤古街,品味“朱子家宴”,从丰富的朱子文化遗存中感受朱子理学繁荣昌盛之风。
据了解,此次实践创作营活动为期七天,大多数学生是初次来到武夷山,他们在畅谈收获时纷纷表示,参加此次实践活动收获颇丰,深刻体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既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收获了知识,建立了友谊,也给自身带来了深刻的启发。带队老师邓葳表示:“武夷山当地得天独厚的文化与自然条件,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空间。希望通过身临其境的实践创作,同学们能深入挖掘武夷山自然、历史、人文资源,进一步展现武夷风貌,弘扬武夷文化,讲好福建故事。”
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编辑/彭厚彤(实习) 校对/黄馨彤
责编/李健 陈琳 监制/孔祥军
总监制/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