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
国际商务学院2018届校友
现为微滴科技创始人、CEO,荣获“胡润U30中国创业先锋”称号。
近日,胡润研究院与常熟昆承湖联合发布的《2024胡润U30中国创业先锋》榜单揭晓,微滴科技创始人、CEO刘宇的名字赫然在列。该榜单旨在寻找中国30岁以下(包含30岁)的创业先锋,今年共131位青年才俊上榜。
从在校期间“小打小闹”的创业尝试,到带领企业在现金流断裂边缘“置之死地而后生”,再到如今上榜胡润U30,刘宇用一路的实干与实践,写下了属于“嘉”人的成长答案。
面对这份荣誉,他显得很平常:“感谢这份认可,但我更感谢一路并肩作战、无条件信任我的伙伴们。最想感慨的是,我们成功挺过来了。”
在校园“小打小闹”里埋下创业种子
刘宇和小伙伴们在实验室做实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刘宇大学期间最深刻的感悟。他认为能力的提升、问题的解决、机遇的把握,无一不在实践中完成。当然,他也很重视课堂知识的学习,他说:“在未来的某天,你所学的知识,会在意想不到之处悄然显现价值。”大学期间,他在认真完成学业的同时,更笃信实践的力量。
刘宇表示,“嘉园”创业氛围浓厚。在大学期间,身为校学生会外联部部长的他没有止步于“空想”,而是带着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小试牛刀”:从策划校园服务项目到对接师生需求。这些他笑称“小打小闹”的尝试,意外收获了同学们的热情支持。刘宇透露,他在实践中摸清了“做事的逻辑”:如何倾听需求、如何协调团队、如何承担结果。更珍贵的是,在一次次磨合中,他组建起第一支核心团队——这群从校园里一起“折腾”的伙伴,后来成了他创业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学校愿意给学生试错的机会。”刘宇坦言,大学是试错成本最低的阶段,“不用纠结‘行不行’,去做,就有答案。”校园里的积累,不仅让他埋下了创业的种子,更塑造了“遇事先行动”的思维模式,为未来的跨界突破埋下种子。
从“教师梦”到科技创业的跨界转向
刘宇和共同创业的小伙伴们前往海外调研
谁能想到,这位科技创业者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当时规划很清晰,想发挥文字特长去教培机构做语文老师。”但时代浪潮中的创新机遇,让他在实践调研中发现了新的可能。通过深入调研政策、分析落地项目,他敏锐捕捉到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稀缺性机遇。于是,他毅然带着小伙伴们投身创业,创立微滴科技,致力于基因工程与新型材料的融合,开发用于临床手术替代缝合的高性能医用胶水。
从清晰的教师之路转向未知的创业赛道,这一抉择源于实践调研的深度洞察,更依靠高效的执行力:精准聚焦潜力方向、快速组建专业团队、高效协调资源。刘宇感慨:“‘嘉园’教会我,想不如做。”正是校园赋予的实践勇气,让他敢把洞察变为现实。他说:“每一次挑战,都是通过实践去寻找答案、提升能力、验证方向。直击要点的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非‘纸上得来’,而是在一次次行动中淬炼而成。”
在绝境中“置之死地而后生”
刘宇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当微滴科技现金流几近断裂,团队陷入迷茫、成员信心动摇时,他深知空谈无用,要让团队重新凝聚,必须有人站出来拍板决策。于是,他以最直接迅速的方式破局——先把产品做出来、投出去,由结果验证方向,让团队看到目标和希望。最终,团队成员看到了可行性,在他的带领下朝着共同愿景继续奋斗。“看到结果,大家才信这条路能走通。”就这样,微滴科技在绝境中“置之死地而后生”。
自创业以来,刘宇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持续深耕,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转化中心负责人,主导了多个相关项目,成功创立了中科新材(药物缓释材料)、中科未来(仿生修复蛋白)与恩菌生物(国产仿制药替代平台)三家核心企业。在这些企业中,他均为创始人及实际控制人。深圳科创局认定刘宇为深圳政府高层次人才,肯定了微滴科技产学研融合、与高校合作项目的成效。
在持续实践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前进道路
刘宇相信不断地修炼内功,定能实现自我理想
如今,当年一起打拼的学弟学妹已成长为公司核心高管,主要负责海外业务以及国内高校的产学研对接。其中,国际商务学院2022届校友刘舒霖带着团队项目为“嘉园”拿下第九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毕业后仍能为学校添份力,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倍感荣耀。
“希望学弟学妹们能立足‘嘉园’优秀的创新创业氛围,结合指导课程的理论知识,不断修炼内功,定能实现自我理想。”刘宇由衷地希望每一位“嘉”人能辨明时代环境,在持续实践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前进道路。
[编辑:甘丽红]
[校对:王小磊 陈巧恩 樊雨昕]
[审核:彭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