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沉‘靛’千年、青黛见福”唤醒计划实践队受邀前往仙游县乡村振兴研究院,系统展示青黛非遗传承与乡村赋能的实践成果。
指导老师唐刚代表团队,从青黛技艺调研数据到创新设计方案,从非遗传承现状分析到活化路径构想,条理清晰地呈现了团队深耕书峰乡的实践脉络,为后续校地协同推进青黛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搭建起坚实的沟通桥梁。
座谈会上,该研究院发展研究部主任林珊首先为实践队做了乡村振兴研究院“需求+”三下乡行动的专题汇报,系统介绍了研究院在地域文化传承、乡村产业振兴中的资源平台与实践路径,并表达了邀请团队深度加入的意愿。
乡土创生部主任谢忠伟肯定团队成果,特别指出靛池调研数据“详实且极具参考价值”,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青黛产业标准化发展提供关键依据,称其为破解非遗传承困境的“田野密码”。
双方探讨校地协同路径:研究院提供政策、资源与平台支持,助力成果转化;实践队持续参与青黛技艺深度调研、IP深化与产业赋能,为青黛非遗开拓更广阔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