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晚上,“全民国防教育月”系列活动之大学生士兵优秀事迹报告会在主楼群3号楼大报告厅举行。承训部队的三名优秀大学生士兵和新生们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感悟。
学生军训团团长张永辉,嘉庚学院院长助理、学工部部长、团委书记姚祖婵,承训部队官兵和2025级新生代表共同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学工部副部长郑文钰主持。
石生财:发扬钉钉子精神,勇敢迎接挑战
“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扎实工作。任何事情都是越拼越精彩。”驻闽某部干部石生财从自身的经历出发,和新生们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感悟。在刚入伍时,他参加了一场比赛,满怀自信地和老兵比拼,却惨遭失败。迷茫之际,教导员一句“只有熬时间,下苦功夫,才可能奋勇争先”点醒了他。此后,他更加刻苦地训练,不断向班长请教,最终在比武中斩获总成绩第一名。
“人总是越坚持越自信”是石生财的第二条感悟。去年年底,他主动报名参加数字精兵比武考核。120天集训强度极高,期间他的大腿、小腿严重抽筋。但他深知放弃即当逃兵,即便一瘸一拐,仍咬牙坚持。最终他们小队在考核中夺得总成绩第一。
石生财还谈到“责任总是越想扛越能扛”。去年比武结束后,他担任无人通路的通路长。面对新领域挑战,他每天接听超200通电话,对接15家单位、试验18款装备,过程中困难重重,但他毫不气馁,总结经验,依据无人机特性制定计划并记录数据,最终在实兵演练中顺利完成任务。他说:“梦虽远,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
晏泽超:部队给予我的远比我付出的多
驻闽某部战士晏泽超从缘起、淬炼、情谊、收获四个方面进行分享。大学毕业时,晏泽超选择参军入伍。参军后的一次野外驻训,让他对军旅生活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在一所小学黑板报上,“我为祖国守山河”几个大字,如星火般点燃了他内心深处的军人使命感。而后他投身到抗洪抢救任务中。当任务完成,百姓紧紧拉着他们的手,眼中满是感激与敬意。那一刻,属于军人的责任感在他心里达到了顶峰。
“军旅生涯最宝贵的收获就是战友之情”。他永远忘不了与战友们一起训练时的挥汗如雨,一起挨批评时的垂头丧气,一起想家时的默默惆怅。他说,战友如兄弟,绝非一句简单歌词,而是融入骨血的深厚情谊,是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几年的时光转瞬即逝,晏泽超同志在军旅生活中也收获了很多。他说:“部队给予我的远比我付出的多。部队给予我们一副素质过硬的强健体魄、一股永不服输的顽强意志、一种钢铁般的纪律与执行力、一份家国天下的责任与担当。”
张进:军营是打磨自我、实现价值之所
驻闽某部战士张进拥有两次入伍的经历。18岁高中毕业后,迷茫的他投身军旅,首次入伍便来到新疆,并随所在部队参加了矿难救援。那时候,作为人民子弟兵的责任深深烙印在他心中:在人民最需要、群众最危难时,必须挺身而出。
然而,因种种原因,张进离开了军营。本以为当过兵、吃过苦,便能无往不胜,现实却给他沉重一击。经父母劝导与内心思索,他毅然重返军营。这一次入伍,他主动申请去更具挑战的岗位。凭借首次入伍经验,他帮助战友适应紧张的部队生活,提前制定训练计划。不仅自己训练达标,还为战友总结技巧,助力大家高效完成任务。
“这两次入伍,都是对军人身份的高度认同,第一次是成为军人,第二次是做好军人。”张进表示,军营不是走过场的地方,而是打磨自我、实现价值之所。他激励在场大学生:“军训结束后回望,那个能顶住烈日、忍住疲劳的自己,已然强大,这便是军训的馈赠。”
张永辉:要学会“自学、自主、自信、自律、自强”
军训团团长张永辉分享了自己的军旅生活。大学毕业后,他选择成为了一名军人。对于如何过好大学生活,他为新生们送上了5个关键词:“自学、自主、自信、自律、自强”。
张永辉认为,大学是一个自由的环境,自学非常重要。他以同学自学双学位、跨考研究生的经历为例,告诉新生“在大学里只要你想自学,就能实现很多目标。”谈到自主时,他建议新生们要独立自主。他表示:“上了大学,很多同学选择不再依赖父母,但重要的不是‘做自己的主’,而是明确方向后坚定去做,这才是真正的自主”。
张永辉还表示,“自信的关键不在‘信’,而在把相信的事做下去”,很多失败源于空想而非实践。实践的支撑则是自律。他分享自身280公里负重70斤拉练的经历:“每天几乎无休,却在终点明白,自律能让‘不可能’变可能。”关于自强,他以俗语“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倒”,勉励新生“靠自己才是王道”。他表示,只有自己变得强大了,才会无惧于任何人任何事。
最后,他祝愿新生能带着这五个关键词和其他3位优秀大学生士兵的经验,在大学旅程中坚定前行,一步步靠近理想目标。
[编辑:甘丽红]
[校对:王小磊 陈巧恩 樊雨昕]
[审核:彭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