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我校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鹭岛青苗,育梦领航”实践队队员们返回各自家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塔下乡、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等地,实践队聚焦青少年成长需求,启动“生活技能培育计划”。实践队队员们通过手把手教学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学习基础生活技能,旨在将“自立”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助力其健康成长。
在前期田野调查中,实践队队员们通过走访42名留守儿童了解到,其中有32名由祖辈照料,父母只有过年才能回到家。不少孩子的书包里,课本和脏纸巾揉在一起;有的孩子穿着不合身的外套,纽扣扣错了位置也未曾察觉。
实践队队员李伦博在调研日志中写道:“不是他们学不会,是没人跟他们讲,没人教过他们。”一位独居的奶奶拉着实践队队员的手说:“我眼神不好,孩子的衣服能穿就行,都是穿哥哥姐姐们留下来的。你们来了,真是给孩子补上了最要紧的一课。”
另外,通过与当地小学心理老师的交流,实践队队员们了解到,由于硬件设施条件有限,部分学生长期缺乏父母陪伴,身心健康受影响,具体表现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性格较内向、对新事物尝试意愿不足等方面。
实践队队员们来到孩子们的身边,教他们方方正正叠被子、采用“三色法”分类整理衣物、牢记“搓揉诀”手洗污渍……每一项技能,都能真正地帮助到孩子们。
实践队队员们还带着画具走进社区、学校,与当地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共同创作。有的孩子用蜡笔勾勒家乡的田野,有的孩子完成“我的全家福”,还有的孩子通过画笔表达心声。一名实践队队员在日记里写道:“在家乡看到这些孩子,就像看到小时候的自己。陪他们画画,就是把温暖带回了最熟悉的地方。”这场在家乡土地上的陪伴,让关爱更接地气,也让童真的画笔在不同地域绽放出动人的光彩。
“鹭岛青苗,育梦领航”实践队的活动尽管地点分散,却共同编织起一张温暖的网。这份带着乡土温度的陪伴,正悄悄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也让“三下乡”的意义在返家乡的实践中得到了延伸与升华,让“鹭岛青苗”的实践内涵从“陪伴”延伸至“赋能”。
[编辑:陈巧恩]
[校对:王小磊 甘丽红 樊雨昕]
[审核:彭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