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慌,成稿乱?钟炳祥老师:弄清这3个问题,新闻采写不再难

撰稿:学生新闻社 孙睿淇 郭佳璐 王庄儿 赵雨瑞 吴亚霏  摄影:学生新闻社 刘纪伶 叶诗芸 何安赫  
2025-11-20

  “采访前心慌意乱,面对采访对象不知从何问起;写稿时素材堆积如山,却又不知如何下笔。”新手记者在新闻采写中常遇此类难题。11月18日,在主楼群2号楼201教室,人文与传播学院的钟炳祥老师以“从采访到成稿——如何开启新闻采写之门”为题,为校园记者们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讲座,直击这些痛点。

  在成为我校教师之前,钟炳祥是资深媒体人,曾担任海峡导报社首席编辑、副主任等职。凭借丰富的实战经验与指导学生的心得,他为校园记者们揭示“告别采写慌张,写出优质稿件”的秘诀——先厘清3个关键问题,即理解新闻本质、明确采访目标、做好充分准备。

  “新闻采写应跳出教条束缚,回归新近发生的事实这一核心定义。”钟炳祥从新闻的定义讲起。他指出,校园记者常见的“采访前心慌”“采访中失控”“写作逻辑乱”等问题,根源在于对新闻本质理解不深、准备不足。他表示,“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客观报道。其中,时效性与真实性犹如新闻的生命线,缺一不可。而在判断一则新闻的价值时,则需考量事件的影响广度、深度以及与受众的接近性。只有全面把握这些要点,才能真正抓住新闻的内核。”

  钟炳祥进一步指出,在新闻采写过程中,明确采访目标是确保采访成功的关键一步。他强调,记者在接到采访任务后,要迅速梳理事件的脉络,明确采访究竟要挖掘什么关键信息。只有明确了采访目标,才能避免采访过程中迷失方向,确保所获取的信息紧密围绕主题。

  “采访提纲在采访过程中犹如一座关键的思维桥梁,连接着采访者与被采访人。”钟炳祥表示,制定采访提纲是新闻采写准备工作的要点,要针对不同采访对象设计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问题。从逻辑搭建到核心问题设计,他逐步拆解采访提纲的各个层面,让同学们清晰了解不同场景、不同类型的采访提纲该如何撰写。

  对于解决新闻稿件结构混乱和语言拖沓等问题,钟炳祥也给出了实用的方法:“最重要的信息放前面,多用短句、少用长句,用场景描写和人物对话增强可读性。”他以校园歌手大赛冠军的采访为例,演示如何通过“祝贺场景—备赛细节—成长感悟—未来规划”的逻辑展开报道。同时他提醒记者,写作需聚焦主题取舍细节,避免流水账式记录,坚守“用事实说话”的原则。

  “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学习,积累的不仅是素材,更是认知与资源。”钟炳祥鼓励校园记者多搭建信息来源网络,培养观察、沟通与逻辑思考三大核心能力。

  本场讲座内容详实、案例鲜活,在场的校园记者们表示受益匪浅。“钟老师强调在写稿时要避免主观评价,同时注重细节。这些建议都很实用,对我们帮助很大。”2025级会计与金融学院学子翁祥育表示,通过钟炳祥老师的指导,她对采访各环节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今后的实践也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2025级法学院学生胡佳慧也表示,这场讲座对自己的文案撰写和采访实际操作帮助极大。她说:“希望学校能持续举办这类活动。这不仅能让我们从多个角度深入理解新闻,更能实实在在地提升我们的新闻采访与写作技能。”

  值得一提的是,本场讲座是我校2025校园媒体人进阶计划系列讲座之一。为增强我校学生记者新闻素养,提升各单位宣传人员业务能力,建设全媒体人才队伍,学校宣传部、传媒中心举办校园媒体人进阶计划系列讲座。讲座内容覆盖新闻采写、摄影、视频、新媒体运营、视觉设计等。

[编辑:甘丽红]
[校对:王小磊 樊雨昕 陈巧恩]
[审核:彭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