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程彬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4届校友、中共党员
独“嘉”经历
获评“嘉庚之星”,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中国银行奖学金和学校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获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省赛金奖等多个奖项;荣获2023—2024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自强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范程彬,这位从困境中一路走来的少年,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虽然过往经历的种种磨难,像巨大的阴影,曾一度笼罩着他。然而,他心中的梦想之火从未熄灭。
在困境中坚守
“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来到了‘嘉园’。”幼年失去至亲,吃百家饭长大,十几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范程彬有许多不易与心酸。但即便如此,范程彬心中始终有一束光。亲朋好友们给予的帮助与关爱,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他那颗受伤的心。“我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大家的帮助让我有了继续走下去的勇气。”他常常感慨地说。
这份幸运,在他心底种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回报那些曾向他伸出援手的人。带着这份信念,范程彬在艰难的求学路上咬牙坚持,终于叩开了大学的校门。
在挑战中前行
踏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那一刻,范程彬知道,这是他实现梦想的新起点。初入校园,面对学校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平台,他既兴奋又迷茫。看着学校官网里同学们分享的学习经验,以及参加各类竞赛的精彩瞬间,他心中满是向往,却又拿不准自己该从何处入手,如何在这广阔的知识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航道。
于是,他向老师们求助。老师们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并详细介绍了学校的科研项目、竞赛活动以及各类学生组织。结合自己对科创的兴趣,大一时,范程彬果断加入了学生科技创业中心,并积极参加学术科技、创新创业竞赛。
为了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范程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临时修改PPT、熬夜磨稿子,一练就是一整晚的模拟答辩,这些都成了他生活的常态。从一个负责小板块的成员,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统筹规划的团队负责人,他始终全力以赴。
回忆起那些竞赛时光,范程彬说,每一个细节都刻骨铭心。那是深夜写完论文后,和队友们在栖霞湖畔伴着月光畅谈未来时的希冀;是为了路演不紧张,在空教室对着墙讲近百遍稿子的执着;是为找出程序bug,反复编写10余次代码的专注……工训赛、数学建模、“互联网+”、“挑战杯”等赛事,贯穿了他的校园生活。最终,他收获了“互联网+”“挑战杯”等4项国家级奖项。
“程彬是一个很努力踏实的孩子,目标明确且不懈奋斗。遇到困难,敢于克服、挑战,坚定前行。当然,也会评估实际和理想的差距,立足当下,灵活调整。”辅导员彭小妹对范程彬的评价,正是他大学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奉献中闪光
“因为淋过雨,所以更想为别人撑伞。”范程彬深知曾经的自己,在困境中得到了他人的帮助。在收获温暖的路上,他也希望能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作为学生科技创业中心和CAD协会负责人,他不仅在组织活动和帮助同学提高专业技能上尽心尽力,还积极参与迎新、义卖、支教等志愿服务活动。在支教时,他看着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他耐心地为孩子们讲解知识,和他们一起做游戏,给予他们关怀与鼓励。他说,帮助这些孩子,就像是在帮助曾经那个弱小无助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他收获了满满的快乐和成就感。
同时,作为一名党员先锋,范程彬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他有幸入选第五期厦门大学“扬才计划”学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暨厦门大学第五期扬才先锋党支部。在提升自我的同时,积极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积极协助校团委老师开展相关竞赛活动,努力策划党建活动、组织支部共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把小我融入大我,让青春与祖国同行”的誓言。
付出终有回报,范程彬的努力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认可。2024年12月,他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在追梦中成长
2024年6月,站在毕业的十字路口,范程彬收到了国外高校的offer,也获得了工作的机会。经过深思熟虑,他最终选择了就业,踏入了先进制造业领域。
工作的压力,是职场新人必须面对的第一道关卡。范程彬的工作内容涵盖软件和硬件两方面,较为繁杂,工作压力不小。但他凭借在大学期间积累的扎实专业知识和顽强的毅力,迅速调整状态,积极应对每一项任务。工作之余,他发展了运动和摄影等爱好,用来排解压力。
对于当下热门的“躺平”与“内卷”话题,范程彬有着独到的见解:“做自己喜欢的事便不算内卷,盲目跟随他人而违背内心才是真正的内卷。”他建议学弟学妹们在大学期间,“多尝试,充分利用资源,追寻所爱”,因为大学时光短暂而珍贵,能在这段时间明确自己的方向,对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从初入大学的迷茫少年,到如今的自强之星,范程彬用了四年时间。这期间,他在困境中坚守,在挑战中前行,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未来,他的追梦故事,还在继续……
[编辑:甘丽红]
[校对:王小磊 陈巧恩 樊雨昕]
[审核:彭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