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赶赴一场山海之约,“嘉行千里”点亮童心

撰稿:“嘉行千里”实践队队员黄征盈 林鑫哲  摄影:“嘉行千里”实践队队员林鑫哲 黄征盈  
2025-09-02

  7月21日至8月1日,“嘉行千里”支教实践队奔赴三明市泰宁县开善乡中心小学,开展以“继往开来,育人为善”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传递知识、开拓山区孩子视野,强化嘉庚学子的责任担当。

多元课程,浇灌希望

  在12天的活动中,实践队17名队员结合开善乡中心小学的教育实际水平,运用专业知识,开设文化科普、人文历史、成长教育、艺术实践四大类共30门课程。

  文化科普类课程下设趣味地理、趣味生物、趣味化学、自然百科、生活百科、说文解字共6种课程。人文历史类课程下设党史、趣味历史、传统文化共3种课程。成长教育类课程下设有普法、心理健康、安全防护、思想品德、故事绘本、礼仪、思辨、思维推理、环境保护、性教育共10种课程。艺术实践类课程下设科学实验、诗歌、演讲与口才、音乐、绘画、钢琴入门、古筝入门、手工、体育、硬笔书法与书法共11种课程。

  在趣味历史课堂上,实践队队员讲述校主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的历程,解析嘉庚精神;在趣味地理课上,实践队队员以“地图拼图”为钥、“地球仪”为舟,带领孩子们穿梭经纬、触摸山川;在普法课上,实践队队员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用通俗语言解析相关法律条文,帮助孩子们树立规则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培育“遇事找法”的法治观念;在绘画课上,实践队队员执起水彩笔、铺开画纸,引领孩子们描山河、绘梦想,激发孩子们的艺术想象力……

特色活动,助力成长

  为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实践队围绕环保与劳动教育主题,举办了两场特色活动。

  在“开善豆乐园,跳蚤小当家”活动中,实践队队员们组织孩子们制作精美手工艺品。孩子们通过课堂表现赚取“开善豆”虚拟货币,在模拟跳蚤市场中进行交易。活动还融入“豆豆快问快答”“身体单词挑战”等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在“创作——交易”全流程中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学习沟通协作与经济常识。

  在“绿色风尚秀”活动中,队员们引导孩子们巧用落叶、纸箱、塑料瓶等可回收材料,设计制作创意时装和手工艺品。通过T台走秀、小小解说员讲解和拍卖会三个环节,孩子们生动实践“变废为宝”,在欢声笑语中深化环保意识与珍惜资源的理念。

  实践队队员们还分为两组,针对部分孩子开展家访活动。在家访的过程中,实践队队员们耐心与家长沟通,家长们纷纷表示支持,愿意共同守护孩子们健康成长。家访在学校与家庭间架起一座座桥梁,让教育更有温度。

  此外,“嘉行千里”支教实践队还深入开善乡池潭村影视基地等地,通过调研金溪航运历史、水电站建设历程及80年代风貌建筑群,深度挖掘乡村作为“天然片场”的文化价值与发展潜力。

实践育人,校地携手

  值得一提的是,为深化实践育人,赋能乡村振兴,我校团委与三明市泰宁县开善乡人民政府于7月25日正式签署协议,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并举行授牌仪式。团委副书记杨鹏与开善乡党委副书记冯智伟出席仪式。此次合作旨在高效对接地方需求与高校资源,聚焦乡村振兴、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三大领域,组织学生开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多维度服务实践。

  双方表示,将以党建引领持续深化合作,破除校地壁垒,优化机制,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注入持久动力,共同书写校地共建、互利共赢的新篇章。

[编辑:甘丽红]
[校对:王小磊 陈巧恩 樊雨昕]
[审核:彭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