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多调研182个村!我“嘉”这个团队斩获“挑战杯”全国特等奖

撰稿:校友 宁仔  
2022-04-08


  历经3年多,走访5省182个村;累计调研1151个样本,形成个案546例;首次构建学术领域乡村营商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
 
  近日,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落下帷幕,在全部1509件参赛作品中,来自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国际商务学院的大学生团队,以项目《“微腐败”对乡村营商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获得全国特等奖。3年多来,该团队用对182个村的走访和调研丈量着他们的乡村情怀。
 
在实践中,确定了项目的方向


 
  “学术界还鲜少有相关研究。”该团队指导老师、国际商务学院院长助理连智华透露,“当时选题提出来后,我看到孩子们一个个眼睛里都闪着光。眼里有星光,心中有梦想,就会不惧他人质疑嘲笑的目光,就会拼尽全力一路向前。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等待梦想。这批孩子也是在践行初心的过程中收获成长。”
 
  就如连智华所说,该团队是在实践中一步步找到项目方向的。在谈到为什么会做这个方向的项目时,团队成员、学子毛一坤说:“早在2018年,我们就开始跟着指导老师做扶贫与乡村振兴领域的项目,在这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影响着乡村营商环境。为此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个选题去帮助乡村建立良好营商环境,并尝试建立一套中国乡村营商环境的指标体系,给相关政府和部门做一些决策参考。”
 
  在项目中,该团队首次构建了学术领域乡村营商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我们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基于课题所搜集的数据,以全国五省182个村落为例,分为三个层级,进行乡村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的初步构建。这是以乡村政府为主体,乡村企业为服务对象,构建起来的一个乡村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团队成员江紫依介绍,他们希望以此,为地方政府提供地方营商环境优化的比较标杆与工作方向,也期望能够为地方起到一个以评促建的作用。
 
1151个样本,546个案例,撑起了项目的基础


 
  为了做好这个项目,该团队除了要在学校里潜心研究理论文献,也要走访大量的乡村进行考察调研,展开规范的实证分析。他们用了三年时间,走访了甘肃、福建、江西、贵州、河南五省182个村,共建立了1151个样本,形成了546个案例,跨越山海,为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平时我们还需专注学业,因此,一般是利用寒暑假和实践教学周的时间,通过学校、老师、相关政府部门联系安排开展跨越山海、走村串巷的调研。”团队成员黄山说,甘肃和福建的村落是项目团队成员共同前往,而江西、河南与贵州的村落则是团队分组前往。他透露,他们走访的路程约莫8500公里。
 

 
  调研的路途并非一帆风顺,有时候山路的崎岖使得同学们分外劳累,有时候村民的不理解也考验着他们的心力。而自2020年以来,一波波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也为他们的调研之路增加了不少挑战。在谈到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时,团队成员施洋表示,“我们会严格按照防疫要求和属地管理要求,和地方不断沟通,提前联系,每次都是核酸检测阴性后才出行。”
 
 
  一个学生团队为了一个项目耗费了三年多时间,还深入各地做了实地调研,其中辛苦也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庆幸的是,在我们奔赴荣誉的路上收获了很多关心与支持。”就比如,在备赛过程中,学校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备赛空间,全方位保障团队需求;指导老师和他们反复探讨提升方案,跟踪完善进度。
 
从项目“小白”到全国特等奖团队成员


 
  三年多来,指导老师也见证了学生的成长。作为这个十人团队的指导老师,国际商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辛东亮说:“作为指导老师,我们更像是引路人,主要是帮他们联系地方政府、企业、相关研究机构和专家,以及把握整个项目的审核。这十位同学都很优秀,这个项目是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三年前,他们是项目“小白”,对比赛既感到新鲜又充满茫然,项目创意和思路也有所局限。三年之后,不少当年的“小白”都成长为在调研和创新方面颇有心得的优秀大学生。这些指导老师连智华都看在眼里。
 
  就拿团队成员朱伟铭来说,刚进组时,他是年纪最小的成员之一,很多调研方法尚未掌握,基本上是跟着学长学姐下乡再下乡。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朱伟铭从一个安静的男生成长为稳定健谈的研究者,克服了社交恐惧严重、文献积累不足、逻辑思维松散、语言含糊不清等种种问题。“现在,无论是省赛还是国赛,朱伟铭都是该团队的主讲人。三年的时间他的成长令人欣喜。我们一直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比赛过程的成长性和充实性所带来的获得感已经远远超过比赛结果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能在竞赛过程中,像朱伟铭一样适应不确定性,突破自我,收获成长。”连智华感慨道。
 
  这次参赛对于学子们来说收获了成长,也收获了美好的回忆。他们说:“相信无论是五年后、十年后还是三十年后,我们团队成员都会铭记这段时光的收获与成长。‘挑战杯’的经历永远是我们成长路上最珍贵的美好回忆。”

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微腐败”对乡村营商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基于甘肃、福建、河南、江西、贵州5省182村的调查与思考
  参赛学生:毛一坤、朱伟铭、施洋、谢诗雨、林檬、江紫依、程粤、师佳龙、张星然、黄山
  指导老师:连智华、辛东亮
  项目简介
  本项目创新性地聚焦乡村营商环境建设。团队以聚焦“微腐败”对营商环境的影响为切入点,通过严谨的理论研究和规范的实证分析展开探索,深入走访了甘肃、福建、江西、贵州、河南五省182个贫困村,累计调研了1151+样本,形成了个案546例。该项目首次构建了学术领域乡村营商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以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23个三级指标来评价乡村营商环境的发展水平,研究通过普适性的评价体系为地方政府提供比较标杆与工作方向,充分发挥“以评促建”的功能。项目得到了河南省政协、广西玉林乡村振兴局等数十个政府部门采纳与推荐。根据教育部科技查新报告结果显示,目前国内外已有研究鲜少触及“微腐败”对乡村营商环境的影响。团队成员希望本研究的边际贡献能助力全面乡村振兴,向建党百年和建团百年致敬。
 
 
  编辑:传媒中心 甘丽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