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本报为您揭秘这所大学是如何教给学生可以带走的本领

来源:厦门日报 第A03版:都市新闻  厦门日报教育工作室首席专家 佘峥 通讯员 嘉闻
2025-07-03

 

 

  本组文/厦门日报教育工作室首席专家 佘峥

  通讯员 嘉闻

  本组图/受访者 提供

  本周六,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将送别4500多名2025届本科毕业生。

  创办于2003年的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是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厦门大学与厦门嘉庚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一所应用型综合性大学。

  一直有人问:厦大嘉庚学院毕业生出路怎么样?今天,我们从胡书毅、林艺、汤睿蓉、闫泽等四位厦大嘉庚学院2025届毕业生角度,展示这所大学毕业生的前途——胡书毅将去清华大学读研,林艺入选福建省“三支一扶”项目,将到乡镇工作;汤睿蓉经过几轮面试,入职小米;闫泽要赴海外读书。

  某种角度看,他们代表厦大嘉庚学院毕业生前途的大致方向。这四名毕业生的就业轨迹,有个相同的线索:他们的大学教育,在不知不觉中为他们的前程埋下伏笔。胡书毅以微弱优势进入清华大学研究生复试,没想到,他从大一开始的科研实践,在复试立了奇功;“社恐”的林艺,在大学的各种活动中变得落落大方,还参加志愿服务,最终入选“三支一扶”项目;汤睿蓉在面试小米时,突然领会到选修课里老师说的“无领导小组面试”的取胜要领;闫泽则是在大学里完成跨专业的。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大学的价值或许就在此,给予学生发现自己可能的机会,教给他们可以带得走的本领。

前途在哪?学长学姐说给你听

胡书毅:四年科研实践 助他逆袭“上岸”

胡书毅 来自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已被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专业录取,将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从厦大嘉庚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后,新学期,胡书毅要到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读研究生。

  一年多前,胡书毅决定要报考清华大学研究生,对于这名高考外语为日语的大学生来说,挑战无处不在,即使到了复试“决战”时刻,还有严峻的考验:进入复试的40人中,胡书毅排第29名。

  面试时,清华的教授突然提问:“在实验室,你是怎么‘洗瓶子’的?”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让不少考生傻了,胡书毅却侃侃而谈:“清洗分预冲洗、洗涤剂浸泡、超声波清洗三步,关键要注意不同材质瓶子的酸碱度耐受值……”

  最终,他以复试第10名的成绩,赢过不少初试分数高于他的人,成功“逆袭”上岸。

  胡书毅说,面试提问的诸如洗瓶子问题,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清洗,在分析化学实验中,洗瓶子过程非常关键,如果样品处理不当,将导致结果受到影响。他把自己在最后时刻逆袭的“运气”,归功于他的大学提供给学生的科研实践。

  这位本科生拥有近四年的科研实践经历——大一下学期,胡书毅加入学院孙鲁闽教授的“Sun的后裔”课题组。在嘉庚学院,大一学生通过选拔进入课题组,并不少见。

  胡书毅说,如果没有这些经历,我可能无法通过清华大学的考验。

林艺:自由转专业 让她逐梦乡野

林艺 来自人文与传播学院,入选“三支一扶”项目,将到乡镇工作。

  这几天,林艺不时要开车到莆田一个乡镇的水利站,这是她即将就职的单位,她想在上班前熟悉道路。

  今年,林艺入选福建省“三支一扶”项目,后者是有关部门选派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的服务项目。2025年省级“三支一扶”计划招募1070人,报名人数达17446人,平均竞争比约16:1。

  林艺认为,大学提供的平台,对于她的入选功不可没。四年前,林艺从莆田考入厦大嘉庚学院,最初读的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大一下学期,她申请转专业转到了同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

  最近大学兴起的转专业自由,嘉庚学院已经做了二十多年。开办之初,学校收到一位学生的转专业申请,为了赋予学生更加自主的专业选择,嘉庚学院不仅很快同意该学生申请,还就此出台了当时中国高校数一数二的宽松转专业制度——允许每位在校生有一次转专业机会。

  林艺现在回头看,能清晰地看到大学让她发生的蜕变的过程,嘉庚学院每年都有实践教学周,之前实习时,和别人交流要先心理建设半天,现在,她可以站在舞台上,在大家视线聚焦下侃侃而谈。

  在大学,林艺参加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新闻社的校园记者等经历都帮助她成为现在的样子。这次“三支一扶”选拔,福建省不需要考试,而是将平时的各项活动量化为分数。林艺看着自己的大学四年生活被量化为一个分数,然后成为报考岗位的唯一入选者。

闫泽:个性化教学 唤醒他游泳细胞

闫泽 来自设计与创意学院,即将赴英国拉夫堡大学攻读体育管理硕士学位。

  身高1.94米的闫泽在厦大嘉庚学院完成人生的重大转折——四年前,他以美术生的身份考入,今年他跨专业被英国拉夫堡大学录取,攻读体育管理硕士学位。

  闫泽认为,他的大学是他人生大转折的“操盘手”——嘉庚学院的体育俱乐部制,“唤醒”了他游泳的特长“细胞”。

  从2008年起,嘉庚学院全面推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开设高尔夫、匹克球、射艺等20多门特色课程;组建游泳、田径、足球、篮球等10多支运动队。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主选择喜欢的课程和教师,并安排上课时间。

  闫泽重拾他之前的兴趣爱好——游泳,从此一发不可收,获得第四届中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甲组50米仰泳冠军,这为他今年申请体育专业的研究生打下基础。

  闫泽已经远赴英国,开始新学年的准备,对他的母校,他有“很多舍不得”。最怀念的是“那种很重视你的感觉”。譬如说,学生们可以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在很多大学,老师上完课就不见踪影,从开办起,嘉庚学院实施教师答疑制度,每位教师每周需要安排3次,每次不少于2课时的固定答疑时间,为学生进行课外辅导,为此,大学也为每位专任老师配备独立办公室。

  闫泽说,“我们的老师和别人不一样,他们和我们沟通很多,我们的关系,更加亲密。”闫泽回头看,这种热络亲密的关系,给了当时远离家乡求学的学生温暖和力量,让他们在大学里变成更好的自己。

汤睿蓉:教师现身说法 帮她出校门就上岗

汤睿蓉 来自管理学院,现入职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几个月前,和所有毕业生一样,汤睿蓉四处求职,其中小米福建地区的新零售管培生岗位,她经过几轮面试,成功入职。

  汤睿蓉把入职成功的一部分原因,归结到她在大学的选修课——厦大嘉庚学院有个规定:各专业的选修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不低于40%,专业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不高于55%,为的是让学生可以自主地根据自己的进度和兴趣进行课程修读。

  汤睿蓉选修了“西方音乐”和“社会心理学”等课程。她的“社会心理学”老师,曾经在企业任职,上课时,老师分享了企业工作经历,讲解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如何发表意见、承担角色,才能更胜一筹。

  汤睿蓉没有料到有一天,她能把老师课堂上讲的,运用到现实中——小米其中一轮的面试,就是无领导小组面试。对于之前没有接触过这种模式的人而言,可能感到困惑,但是,对于汤睿蓉来说,应该加分不少。

  22岁的厦大嘉庚学院拥有一支训练有素、教研并长的专兼职教师构成的师资队伍。其中,有业界经验的教师占比约35%。汤睿蓉说,这种跨界教师很受学生欢迎——在讲课中,他们会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将完成过的实际项目或者遇到的案例进行讲解。

  汤睿蓉认为,这些拥有业界经验的教师,帮助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就能上岗,以她自己为例,她在大学学到的管理类的项目沟通、风险管理以及选修课程中学习到的品牌营销类知识,都能帮助她未来在岗位上更好地完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