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我校2025级新生“五育”成长公开课之劳育专场在主楼群3号楼大报告厅举行。全国劳动模范冯鸿昌、林功师、连俊和新生们分享了他们的工作故事,助力新生学习劳模精神,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活动由学工部、团委主办,青年志愿服务指导中心承办。党委副书记杨云良,院长助理、学工部部长、团委书记姚祖婵,团委副书记杨鹏到场参加。
杨云良在开场致辞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劳动教育高度重视。他回顾校主陈嘉庚先生的精神传承,阐述劳动与劳动模范的价值,并向2025级新生介绍职业体验、社区挂职、“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我校劳动教育品牌项目,鼓励新生向劳模学习,将劳动精神融入学习与生活,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冯鸿昌:重视学习与实践,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凡的价值
全国劳动模范冯鸿昌是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工会主席。他以“匠心筑梦、不负韶华”为主题,分享了自己的奋斗历程。初中毕业后,他进入技工学校学习,之后以短期合同工的身份踏入企业,凭借着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持续学习的精神,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在工作中,冯鸿昌通过开展“五小创新”活动,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维修成本。同时,他积极参与多项技术改造工作,并发表相关论文。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更是成绩斐然,成功培养出多名省部、市级劳动模范。
此外,冯鸿昌还积极搭建技术攻关与人才培养平台,大力推行关爱职工的各项举措,着力打造“幸福企业”。他鼓励青年员工重视学习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期望大家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凡的价值。
林功师:勇于追梦,在强国路上贡献力量
林功师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技术能手、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质量安全室主任。他以“启航梦想,绽放青春”为主题,结合自身从水产技术员逐步成长的经历,为大家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奋斗画卷。
在工作中,林功师长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深入偏远的养殖基地,不顾路途遥远与条件艰苦;在深夜,奔波于水产批发市场,掌握一手市场动态;始终坚守在水产品质量检测的一线,默默守护着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林功师分享了自己努力学习、练就过硬本领的宝贵经验。他强调熟能生巧,通过大量练习加强技能训练;注重方法,以此提高学习效率;还强调钻研理论,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他讲述了自己在学习水产品药残检测精密仪器操作、方法验证与应用过程中,如何克服重重困难。他还介绍了在技能竞赛、重大活动保障以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精神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他鼓励新生珍惜大学时光,勤练本领、抓住机会,勇于追梦,在强国路上贡献力量。
连俊:在永不放弃中享受劳动的快乐
连俊是我校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10届校友,现任八方港口副总工程师。他带来了“在永不放弃中享受劳动的快乐”的主题报告。
2010年,连俊入职福建八方港口。他坚守港口一线,从一名普通技术工人起步,凭借不懈的努力与钻研,成长为如今的副总工程师。工作期间,他深度参与多项重大设备安装调试与招投标工作,凭借突出贡献,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在技术传承与人才培养方面,连俊成果丰硕,累计完成对1036人次技术员工的培训。报告中,他分享了四个技术革新典型案例,这些创新实践均有效实现降本增效,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连俊着重强调,在面对各类技术难题时,要始终秉持永不放弃的斗争精神,不断攻坚克难。同时,结合福建海洋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他还提到将持续学习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自身引领作用,带动青年职工坚定地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最后,他深情祝愿母校培养出更多优质人才,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互动交流环节,冯鸿昌、林功师、连俊耐心细致地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类问题。冯鸿昌结合自身丰富的社会经历,分享了多重社会身份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平衡不同角色间的关系。林功师则从自身从事的检测工作出发,强调“数据准确可靠是检测工作的生命线”。连俊围绕同学们关注的职场成长话题,分享了自己应对工作挫折、把握发展机会的经验。
杨云良为三位劳模颁发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校外劳动特聘导师”聘书。
姚祖婵为获评2025年度“劳动教育先进个人”的七位同学颁发证书。
此外,“小绿”(校内公共自行车)维修队队长蔡雯靖讲述了志愿者们守护“小绿”的奉献故事。
[编辑:甘丽红]
[校对:王小磊 陈巧恩 樊雨昕]
[审核:彭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