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场比赛,有顺境也有逆境,但最重要的是永远不要失去站起来、跳起来、扣下去的勇气!”
9月17日,我校2025级新生“五育”成长公开课之体育专场,在主楼群3号楼大报告厅举行。福建师范大学公共体育教研部主任、体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女排奥运冠军徐云丽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成长公开课。她结合自身运动生涯与转型经历,围绕女排精神、成长蜕变等核心话题分享感悟,为新生送上了“大学扣球指南”。
本次活动由学工部、团委和体育教学部联合主办。嘉庚学院副院长洪永强,学生军训团团长张永辉,院长助理、学工部部长、团委书记姚祖婵,体育教学部主任王惠和我校2025级新生代表、排球协会学生代表,厦门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学生代表共同参与。公开课由姚祖婵主持。
活动以朗诵《致敬女排精神:拼搏的旗帜,时代的回响》拉开帷幕。
洪永强在致辞中,对徐云丽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五育并举”这一教育理念对于学生全面成长的深远意义,并希望新生能从本次活动中汲取力量,将体育精神融入到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之中,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
在访谈交流过程中,徐云丽以“亲历者、践行者、传承者”的身份,引领大家走进她的“排球人生”。她透露,最初因身高优势被教练发掘,从而与排球结缘。而真正让她下定决心坚定“走排球路”的,是第一次在训练中体会到“突破自我的成就感”。一路走来,对于“女排精神”的理解,她有着深刻转变:“成为专业运动员前,我以为它只是‘顽强拼搏’。但经历里约奥运会的淬炼,我才真正读懂‘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这16字内涵。”她特别分享了里约奥运会对巴西队生死战的细节:“赛场上,没有多余的话语,每个人都在快速调整状态,做好自己的角色,只因明白‘我们’比‘我’更重要。”
从奥运冠军转型为大学教师,虽然徐云丽的身份变了,但拼搏的底色未改。“退役后,我也曾迷茫,但依托平台支持与团队帮助,我告诉自己‘义无反顾往前冲’。”如今在福建师范大学的讲台上,她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省级课题,发表数篇核心论文,将女排精神融入学术研究与教学。她说:“做研究和打比赛一样,需要专注、坚持,更需要团队协作。”
![]() |
![]() |
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聚焦比赛心态与正确荣誉观等问题。徐云丽结合自身经历,给出颇具启发性的建议:面对强于自己的对手,要秉持不服输、不恐惧的态度,持续锤炼能力。对待荣誉,应克服“骄娇二气”,胜不骄、败不馁,秉持“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的理念,放下荣誉继续拼搏。
本次活动精心安排了趣味“垫球”挑战赛与迷你“团队传球”两个互动环节。垫球,让师生体验排球运动的基本技巧;传球,则展现团队配合的关键意义。通过这些环节,在场师生于实践之中,切实感受到排球运动的独特魅力与团队协作的重要价值。
现场,洪永强为徐云丽赠送学校的特色纪念品。学生代表向徐云丽献花、赠送寄语册和原创纪念品。
最后,徐云丽在代表着拼搏精神的排球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将这颗排球传递给新生代表。她希望这份永不言败的精神能像火炬一样,在新生代表手中、在同学们的心中,永远传递下去。
本次体育专场公开课,是我校“五育并举”育人实践的生动体现,通过与奥运冠军的亲身对话,让“女排精神”变为可感知、可践行的成长力量,为新生理解“德智体美劳”的融合价值提供了具象化范本。设计与创意学院2025级新生吴佩珊表示:“本次活动意义非凡!让我们突破屏幕限制,与奥运冠军面对面交流,近距离感受到奥运冠军训练的刻苦与精益求精,极大地鼓舞了我。”人文与传播学院2023级学子李慧也感慨:“伟大出自平凡,徐云丽老师的经历,让我明白所谓传奇就是将每一次坚持做到极致,这种真实的力量比任何荣誉都更打动人心。”
[编辑:甘丽红]
[校对:王小磊 陈巧恩 樊雨昕]
[审核:彭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