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校友柳晓萌:踏实的每一步 奠定未来基础

撰稿:人文与传播学院三人行工作室 汪夏丽  
2012-08-13

校友名片:

  姓名:柳晓萌  性别:女 专业:汉语言文学  毕业年份:2010年
  职业:华商酒店人事部经理


  2年前,一则招聘信息使柳晓萌成为华商酒店的一名实习生。于是,她每天奔波于学校和酒店之间。白天工作,晚上上课,每一顿饭几乎都是在等公交车的时候解决的。

  2年后的今天,职业套裙搭配沉稳的微笑,流利的对话搭配适当的手势,柳晓萌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来的是一个成熟女性的干练与知性。从总经理秘书到部门经理,如今的柳晓萌已是华商酒店的顶梁柱。

一本证书

  2010年的夏天,刚刚走出校门的柳晓萌,决定利用空余时间考取“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资格证。晓萌前脚走出校门,后脚马上又跨回课堂,“走出校园就不再有浓厚学习的氛围,也不再像学生时代一样,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因此,百度就成了晓萌备考时最好的“学业导师”。每天忙完工作上大大小小的事情后,晓萌马上投身于书海之中,看书、做题成了那段时间全部的业余生活,仿佛瞬间又回到了校园备考的日子。就这样,晓萌顺利获得了一本与专业不太“搭”的证书。

  可就是这本证书使得晓萌成了华商酒店唯一拥有“人力资源管理师”称号的员工。也正是机缘巧合,中文出身的晓萌从此走上了一条与专业不一致的“人事之路”。

曾经的经验,现在的机会

  “去年酒店成立了党支部,酒店的党建工作也是我在做,去年我还给大家做了一个党务知识的宣讲会,觉得挺开心的。”晓萌头微微上扬,嘴角从容的微笑并不能掩饰住内心的骄傲。在学校积累的关于党员发展、支部筹建、支部建设以及立项活动的经验,让晓萌在酒店再一次大展拳脚。

  在校时身为学生党支部书记的晓萌被行政秘书兼辅导员郑育琛誉为嘉庚学院“校园交通协管员”鼻祖。当时,支部立项活动选择的就是“交通协管员”这样一个苦力活,这在女生居多的中文系是一件难度不小的活儿。回忆督促同学有序停放自行车的那段日子,晓萌说:“那些时光,痛并快乐着。”

  新生刚入学的时候,作为辅导员助理的柳晓萌每天都会接到新生的多项求助——怎么充值校园卡、买电脑怎么买、坐车怎么坐……从学业到生活,晓萌不厌其烦地为每一个新生解答他们的问题。这在一些老生的眼里,这种“被新生当成号码百事通”使唤的辅导员助理工作繁琐而无趣,但晓萌却十分享受这样一份工作,乐在其中,只因为“自己也是那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走入职场,回想在校时参与的学生工作,晓萌不禁感慨,学生工作不仅丰富了她的大学生活,更为现在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为以前有做过学生工作,就知道做一个活动需要准备些什么,在现在的工作中相当受用”。

翅膀硬了,再飞

  出于“酒店离学校近,方便”的初衷,大四的晓萌选择在华商酒店实习。毕业后的她并没有像其他同期进来的实习生一样离开华商酒店,前往大城市找寻属于自己的天地,而是选择继续留在华商酒店发展,这样的决定只是为了追求“一份属于自己的满足感”——“因为我喜欢这份工作,这份工作适合我”。晓萌觉得“做一份工作就把它做好,踏踏实实地做好,等自己有能力了,翅膀硬了,再去飞,这样比追求一份高薪工作或是漂流在大城市要来得幸福、快乐”。

  对于工作,晓萌有自己的原则和定义,“工作开不开心,取决于你对这份工作的满意度有多少,而不在于你能拿多少钱”。在晓萌眼里,“能够将所学运用到工作中就是最好的回报”。

  除了处理人事部的工作之外,晓萌还发挥自己的中文专长,担任着同事们的“专业顾问”。时常有同事向她请教撰写公文的格式与方法等专业问题,晓萌总是热情地为大家解答。在她眼里,这样的交流极富成就感。

经验分享

  “我们那时候都还没有‘小绿’(公共自行车),学校现在越来越为学生着想。情人节的时候,我们一群人还一起回学校骑‘小绿’呢!”说起嘉庚学院,晓萌一下子兴奋起来,“学校能够给我们很多空间,能够让我们来展示自己的才华”。

  如今,步入社会的晓萌丝毫没有忘记“嘉庚学院是自己的出发点”,没有忘记自己是“嘉里人”,更没有忘记将自己的经验与学弟妹分享。“同学们在择业的时候,千万不要浮躁,不要随波逐流,一定要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想要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有了这样一种方向你就不会茫然,你就会更有自信。”

(编辑:信息与规划部 李珊珊)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