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宋轶拍广告,提着“嘉”人设计的手袋

撰稿:学生新闻社 王仪彤  摄影:杨薇禾供图(除特别注明外)  
2025-11-19

(来源:网络)

  演员宋轶身着高定珠绣羽绒服,搭配一只设计独特的手袋,为其代言的某服饰品牌拍摄广告宣传图。鲜为人知的是,这只明星同款手袋并非出自大牌工坊,而是我校设计与创意学院2025届校友杨薇禾的毕业设计作品。近日,校网记者采访了在海外工作的杨薇禾,请她为大家介绍一只手袋的破圈之路——从校园展厅“走”到明星手里。

  杨薇禾的毕业设计作品《刺桐锦韵——泉州多元文化交融背景下海丝文创产品设计》由设计与创意学院教师唐刚指导。这组设计包含4只形态各异的手袋,其中就有宋轶手中拎着的这只。这只手袋形似泉州的传统灯笼,包扣和提手的镂空纹样设计提取了泉州传统民居花窗元素,另外在花纹方面,则融合了泉州与波斯的莲花纹,整只手袋散发着纯洁、浪漫的气质,同时充分展现了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魅力。

  杨薇禾说,作为泉州女孩,她在很早之前就将毕业设计的方向锚定在“海丝文化+实用手袋”。“主要是想通过产品创新,让泉州非遗被更多人看见,让海丝文化在当代社会鲜活起来。”她坦言,设计的初心不仅是打造实用配饰,更要搭建文化传播的桥梁——既融合泉州与海丝沿线地区的多元文化,弘扬泉州非遗制作工艺,也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通过文创产品产生联结。

  在杨薇禾看来,设计功力的真正体现,藏在纹样提取与转译的细节里。为了捕捉最鲜活的文化元素,她实地考察海丝沿线的文化遗存,从石刻、文物中筛选融合性纹样,打破静态图案的束缚,经过多轮头脑风暴进行美化重塑。“转译不是复制,而是要抓住文化的核心语义和视觉骨架,让纹样既保留海丝韵味,又能和手袋风格自然呼应。”她认为,只有恪守对文化的敬畏与创新,才能设计出既有传统底蕴,又适配现代日常使用场景的手袋。

  “设计作品能走出校园,离不开一个人。”杨薇禾特别提到泉州市珠绣、金苍绣技艺非遗传承人陈克忍老师,“毕业设计前期,我在搜集泉州的非遗技艺时,有幸认识了陈老师。”杨薇禾说,陈克忍老师与很多品牌进行非遗联名,其中在与宋轶代言的品牌合作时,特意推荐了杨薇禾的设计,认为其与品牌服饰相得益彰。“当时听说要对接明星团队,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惊喜。”杨薇禾说,她没想到自己的毕业设计作品能获得专业认可,更开心的是,它能成为文化传播的小小载体。

  当看到宋轶提着自己设计的手袋拍广告时,杨薇禾第一时间把图片分享给家人、朋友和老师们,大家都为这份作品的升华感到欣慰。“自己的作品被认可当然开心,但更鼓舞我的是,看到泉州非遗通过明星效应被更多人关注,非遗成为日常可感知的时尚表达,这给我带来强烈的满足感。”

  谈及设计背后的支撑,杨薇禾对“嘉园”的教育充满感激。“产品设计专业教会我的不仅是设计技巧,更是读懂文化背后逻辑的能力。”她说,老师们强调“实地调研再提炼”,避免流于表面的“文化贴图”,“真题真做”的实战理念令她迅速成长。“走进工厂对接企业真实需求,在课堂与赛场的比拼中积累实践经验。这些训练,为我的设计打下了坚实基础,也将长久地成为我的财富。”

  从校园毕业设计到明星同款,杨薇禾用设计证明,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并非相互割裂,而是双向奔赴。一只被宋轶“借”走的手袋,不仅是一件配饰,更是海丝文化在当代绽放的缩影,也见证着从“嘉园”走出去的青年设计师用创意传承文化、用热爱连接世界的初心。

[编辑:陈巧恩]
[校对:王小磊 甘丽红 樊雨昕]
[审核:彭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