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凤凰花开的路口!2025届“嘉”人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即将走出校园踏上新征途。他们有的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面试表现,被心仪企业录用,即将开启职业生涯;有的毅然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基层岗位,在公共服务领域发光发热;有的选择深造学习,继续在知识的海洋中深耕……
在 “嘉” 人们逐梦前行的时刻,让我们走近几位即将步入人生新阶段的 “嘉” 人,聆听他们在求职道路上的拼搏故事,感受他们为梦想全力以赴的决心与勇气。他们的经历,是青春奋斗的生动注脚,也是嘉庚学院育人成果的有力见证。祝愿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以梦为舟,以勤为桨,乘风破浪,书写出独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01
那场AI面试为我之后面对新的挑战积累了经验
傅婷微
法学院2025届毕业生
毕业去向:就职于新疆紫金黄金有限公司
“国企责任+民企狼性+国际视野”,是傅婷微对新疆紫金黄金有限公司的第一印象。这里清晰的晋升体系和市场化薪酬制度,让她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初入职场时,她每天穿梭于公文处理与跨部门协调之间,却从不觉得行政工作 “天花板低”。“每一次沟通都是解决问题的契机,每份文件都藏着优化流程的可能。” 她笑着说,眼中闪烁着对工作的热忱。
求职路上,傅婷微经历了别样的AI面试。“面对屏幕里机械又精准的提问,我手心的汗差点打湿简历。”但随着对面试逻辑的了解,她逐渐坦然:“这是职场的新趋势,要学会拥抱变化。”这场面试不仅让她学会如何调整心态,也为她之后面对新挑战积累了经验。
傅婷微表示,大学课程成为她职场闯关的 “硬核装备”。《行政管理学》搭建的知识框架,让她迅速理解岗位逻辑;《公文写作》锤炼的扎实功底,让她在文件处理中得心应手。“每一门课都是未来的‘助力砖’,学弟学妹们一定要结合职业方向,提前储备数据分析、小语种等‘隐藏技能’。”
谈及大学生活,傅婷微语气中带着遗憾:“要是能早点认清职业方向就好了。” 她希望学弟学妹珍惜大学时光,分阶段制定目标,主动利用校园资源弥补信息差,“把大学变成求职的‘能量补给站’,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的每一分努力。”
02
用心积累,将“碰碰运气”变成了“梦想成真”
李永祥
音乐系2025届毕业生
毕业去向:就职于泉州歌舞剧院
“我学美声的初衷,就是有一天能站在专业的剧院舞台上演唱,并且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李永祥,这个曾经在泉州歌舞剧院后台反复打磨动作的年轻人,终于实现了站在专业舞台的梦想。
李永祥与泉州歌舞剧院的缘分开始于大三的一次实习。在实习期间,他获得了一次替补的机会——一场大型歌舞剧开演前七天,男主角突发疾病。导演在紧急筛选中,选中了他作为临时替补。时间紧迫,他白天跟着其他主演一遍遍走位、合练,晚上回到宿舍对着视频反复琢磨动作与表情。高强度的排练让他的嗓子变得沙哑,双腿也累得发麻,但每当看到剧院前辈们即便带伤也坚持完美演出时,李永祥便充满动力。在演出前的第三天,主角的病情终于好转。虽然最后李永祥没有上台演出,但是这段经历成了他最珍贵的实战教材。
在毕业季,当老师告知泉州歌舞剧院的招聘信息时,李永祥便带着实习攒下的底气奔赴面试。从候场区紧张到攥出汗的掌心,到评委点头认可的瞬间,他终于将“碰碰运气”变成了“梦想成真”。
穿着学士服站在树荫下拍毕业照时,李永祥对着镜头笑得灿烂。他建议:“喜欢唱歌的朋友一定要加入声乐队,不仅唱功上可以得到提高,还可以结识到一群可爱、幽默的朋友。”
03
父母和朋友的鼓励让我重拾斗志,勇敢地走下去
尤明灿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25届毕业生
毕业去向:就职于宁德市霞浦县海洋渔业执法大队
曾经将考研视为唯一出路的尤明灿,在大三的一次学长交流会上,意外按下了人生的 “重启键”。当学长谈到公务员岗位的稳定与社会价值时,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规划,经过对自身性格特质与职业诉求的匹配分析,最终确立了考公的目标。从 2024年3月起,他的生活被网课、习题和模考填满。
然而,在备考路上,尤明灿也曾经历过一段黑暗。国考、江苏省考、军队文职三次考试铩羽而归,选调生落选的遗憾,都曾让他陷入对自我能力的深深怀疑。但父母和朋友的鼓励,支撑着他走过最困难时期。他透露:“很多次有过放弃的想法,是他们让我重拾斗志,勇敢地走下去。”
“大家可以多思考,自己是更适合自学还是培训班学习,制定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 尤明灿认为备考时学习的行测知识,同样适用于银行、烟草等央国企招聘。他建议大家,在备考期间要持续关注相关招聘信息,在合理安排时间的基础上,多参加考试以积累经验。
04
人生的精彩往往始于那个敢于转身的瞬间
龙艺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5届毕业生
毕业去向:就职于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从最初决定考研,到因目标院校缩招而紧急转向,再到国网考试突然提前,龙艺用四个月的“极限操作”,完成了一场漂亮的职业赛道切换。
2024年10月,龙艺考研的目标院校突然缩招三分之一,这让她不得不再次仔细考量是否继续走考研这条路。“新生群的讨论热度让我意识到竞争激烈程度远超预期。结合自己的准备情况,我果断调整方向,转向国家电网考试。”然而命运又给了她一个“惊喜”——国家电网考试时间从以往的四月提前到三月。这意味着,她的备考周期仅剩四个月。
“我知道自己起步晚,所以把一天当成两天用。”龙艺的备考时间安排表精确到分钟。“这四个月,我基本都是早上七点起床学习,晚上一两点才睡觉,中午午休半个小时。” 这份高强度的自律,源于她常年坚持运动练就的韧性。她说:“运动能够给人带来好心情、好身体,以及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
“在备考的孤独时光里,大学里的舞台表演经历教会我在压力下保持专注,志愿活动也让我学会如何去调节好自己的心态。”龙艺说,这些看似与备考无关的经历,反而成为她应对挑战的“秘密武器”。
如今入职电网的龙艺,已为自己绘制好成长路线图:首年扎根岗位完成培训,次年攻读在职研究生,提升自己的竞争力。“work hard,play hard(努力工作,尽情玩乐)。”她以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赖怡宏老师曾对她说的话,和学弟学妹们共勉,并祝愿每位学子都能在“嘉园”这片沃土上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05
误闯经理餐厅后,我“游”进了职场新赛道
蔡佳毅
土木工程学院2025届毕业生
毕业去向:就职于大博医疗
蔡佳毅,我校第二十届模拟招聘大赛的冠军得主。他的求职周期并不算漫长,从投递第一份简历到收获大博医疗的offer,前后历时约一个月。整个秋招季,他累计投递了近30份简历。相较于投递简历时的忙碌,最让他煎熬的反而是面试后等待结果的时光——那种悬而未决的焦虑感,常常在深夜翻涌。为了排解压力,他养成了泡学校游泳馆的习惯。在泳池里,外界的喧嚣被水声隔绝,他得以静下心来复盘面试中的每个细节,这种沉浸式的反思后来成为他的“解压密码”,即便入职后面对项目瓶颈,他依然会通过健身让自己冷静下来,像拆解方程式般分析问题症结。
嘉庚学院与厦门大学的资源联动,成为他求职路上的重要助力。大三寻找实习单位时,他频繁出入厦大的招聘会。在宁德时代实习期间,HR曾直言:“嘉庚的学生基础扎实,只是太低调了。”这句话让他意识到,母校早已搭建起广阔的平台,而主动把握机会才是关键。
一段略带“戏剧性”的实习经历,彻底改写了他的职业轨迹。大三那年,他误打误撞进入宁德时代的经理餐厅,坐在一位老先生身旁用餐。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他主动攀谈,从放弃土木工程方向对口工作的原因聊到对未来的迷茫。老先生听完后笑着点拨:“你这性格外向、逻辑清晰,适合做项目管理。”这次意外的对话,让他首次了解到PM岗位(项目经理)。后来他才知道,对方是部门高管。这段“社死”经历不仅为他推开了新职业的大门,还被主管当作“沟通能力范本”在部门会议上分享。
如今回想,他总会感慨:在职场中,主动打破沉默的勇气,往往比技巧更重要。
06
丰富的实习经历是求职时的“加分项”
柯可
建筑学院2025届毕业生
毕业去向:就职于福州市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今年春节后,柯可便迅速投入到求职大军中。起初,她在BOSS、智联等招聘软件上大量投递简历,每天花费大量时间筛选岗位、完善简历。然而,漫长的等待换来的却是寥寥无几的回应,这让她陷入了焦虑。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公考雷达上看到了现在就职公司的招聘信息,抱着新的希望再次投递,没有想到最终叩开了理想职业的大门。
“就业竞争太激烈了!”在一次次投递简历的过程中,柯可没有被困境打倒,反而更加冷静地分析自身优势,筛选与专业匹配的岗位。在选择就业公司时,她心里有三杆“秤”:一是希望工作地点离家近,便于照顾家人;二是优先选择与专业相关且感兴趣的工作;三是看重公司的职业发展前景。这份理性规划,让她在求职浪潮中精准锚定方向。
学校提供的就业支持也为柯可助力不少。就业指导课程、招聘会,以及职场适应选修课,让她在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丰富的实习经历更是她求职的“加分项”,她说:“不仅积累了经验,还让我更加明确职业方向,在面试中更加自信从容。”
“把实习当预演,把面试当闯关。”柯可建议求职者用模拟面试对抗紧张,用岗位分析锚定方向。最后,她寄语学弟学妹:“花会沿途盛开,你以后的路也会的!”
[编辑:甘丽红]
[校对:王小磊 陈巧恩 樊雨昕]
[审核:彭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