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是后浪,而不是流浪

——写给我的2020届毕业生

作者:会计与金融学院 龚学峰
2022-04-29

  原谅我,先给你们讲一下我的陈年旧事。其实我真的不喜欢老回忆过去,回忆过去就说明自己是“前浪”,在回忆自己曾经的“后浪”,但我相信心理上我一定还是“后浪”,因为我一直在“流浪”。
 
  只是今年真的和17年前北京非典时期很多类似。刚好那年我在北京,刚好那年我读大四,刚好和你们情况很多类似。
 
  和现在所有毕业生一样,在一个很不确定的时期遇到特殊的疫情,要去面对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自己真的徘徊过,痛苦过!记得自己曾在《中国梦 我的梦——辅导员的青春梦》一文中写道:这一年(大四)是我自己大学四年中过着最心累的一年。和你们分享我的过去,愿你们这些“后浪”可以吸取我这个“前浪”教训的基础上,走得更好!
 
 
  估计有的同学会说,老师,你是不是拿我们开涮?我早知道当年你是保送研究生,你有什么教训能给我们呢?我们又没法保研。你当时还需要考虑出路问题吗?
 
  我想说的是的,真的需要,因为如果历史可以重新选择的话,我想我应该会像当时不少同学选择放弃保送读研的机会!说这话绝对不是矫情!
 
  那年系里两个专业(哲专和政教)总共60名毕业生,有8名保送本校读研的名额,按照3:1的名额有机会参与竞选。从成绩排名上哲学专业成绩排名2、3、6、8、9、10,放弃参与保送本校研究生竞选机会,政教专业成绩排名第5、6、7、8、9、11的同学也放弃参与保送竞选机会。也就是说至少应该有12名同学放弃这个机会,最后只有14个同学参与8个名额竞选。因为保研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一种必须。机会成本原理(你想得到某个机会需要放弃其他机会的成本)大家应该都懂得。
 
 
  放弃保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些争取保送别的学校的研究生,比如北大、人大、社科院、厦大等。
 
  2.有些人选择考别的学校如清华、北大、人大的研究生。
 
  3.有些人对保送的专业自己不喜欢,选择换别的专业考研,比如考北师大教育学、北大光华、人大经济管理等。
 
  4.有些人选择放弃读研,直接出来工作。比如我当年的班长就是放弃参与竞选保研,选择到厦门双十中学工作。
 
  5.有些人放弃参与竞选机会,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因为他们有些人我熟悉,有些人我不熟悉。
 
  6.当然还有些人放弃竞选的原因是,知道自己保送不上,因为保送并不仅仅看成绩,而是量化的评比,总分100分:外语及专业课成绩(50分,专业第1得50分,第2得49分,以此类推)、科研(30分,含主持项目8分,论文8分(发表4分、提交4分)、获奖8分、参加科研6分)、综合考试(20分,含笔试10分、口试10分)。
 
 
  那么估计你们会问我,如果可以给你重新选择,你会选择什么?我想我会选择出来工作,而不是读研究生。这是真心话。(记得我2006年研究生毕业那年面试厦门双十中学,没被录用,和面试校长聊一下,他说前面面试的女生比较漂亮,学生会更喜欢。学生喜欢了,上课效果更好。我记得2003年本科的时候班长确定去厦门双十中学后,还特意打电话问我,厦门双十中学校长说还想要北师大人,想去就能去,因为我是福建人,所以问我要不要去,当时我选择放弃了)。
 
  记得处理完保送研究生的事情后,我直接去黑龙江大庆一个月毕业实习,在那边大庆实验中学当高中实习老师和实习班主任。我承认那段时间是我最开心的日子。
 
  但是回校后某一天开始一切都变了。我记得那天和一个高中女生qq聊天后,她对我说喜欢一个女生没对她表白,就是对她最大的伤害。自己一个人在校园逛了两个小时,北京还下着雪,一直问自己为什么要让父母找亲戚朋友借2万元解除泉州定向生的身份,选择保研,而不是出来工作挣钱,减轻父母以及家庭的负担。为了自己读研,至少让父母再辛苦三年,真的值得吗?读研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嘛?读研的未来是什么?
 
  我记得2003年12月31日宿舍同学一起跨年的时候,曾经和我同学说过:活过2003年,对我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让自己坚持下来的是我知道我不能不活,因为我不能给父母留下一堆因为我读书而产生的债务。伴随着我有萌萌《断裂的声音》、薇依《在期待之中》、残雪的《解读博尔赫斯》还有《济慈诗选》等,在这些书中感觉有人和我一样经历精神洗礼,自己的苦闷少了很多。
 
  多年后,特别是自己在2015年进入生涯规划领域后,想起来那年的经历,或许是因为自己选择走读研的道路只是随波逐流,而不是自己主动选择。或许是错误的把读研当成自己的理想。或许自己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理想,读研只是大部分同学都要读研,所以我也要去读研。正如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说的:我们大多数人都为了和这个世道和睦相处而做出让步,你却不能因为他抗拒这种诱惑而赞扬他:像那种永不停歇的香客,走向一座也许根本不存在的神坛。感到残酷的是,这种幸福生活是被一次无情的机会折腾成了碎片;最残酷的竟然是,事实上他们幸福生活的破碎并没有让这个世界有什么不同。也或者如叔本华说过人生有两种悲哀,一种是理想实现了,另一种是理想没实现。当理想实现的时候,我们会突然觉得很空虚,即使实现理想的喜悦也就是那么一个瞬间的事,当理想没实现的时候,我们疲于奔命。
 
  我的教训讲完了,我不知道你们怎么看?
 
  关于你们毕业选择,我想说的是:你的选择会选择了你,作为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大四毕业生,重要想清楚自己要走向何处?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出路,而不仅仅是选择一个出路。无论这个出路是什么:国内读研、出国读研、考公务员、考事业编、考国企、继承家业、大城市找工作、回老家找工作、找专业对口工作、找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找不到工作、创业、不工作选择二战考研、不工作不就业直接啃老等。没有最好的出路,只有最适合你的出路。
 
  重要的不是你走向哪条道路,重要的是你要明白你为什么要走向这条道路,你想不想走这条道路,你有没有能力走这条道路。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你要过这样的生活要如何去做?正如稻盛和夫在《活法》中说的:在纷乱浮躁的时代,最需要的就是从根本上质问“人为什么活着”。这是类似在沙漠里撒水那样虚无或者在急流中打桩一样困难的事情。
 
  估计你们还会问,我还没想清楚该怎么办?我想说的是做好手头工作是自我实现重要手段,比如你至少先保证毕业,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人生是分阶段实现的,不同阶段满足不同需求,管理欲望是自我实现的重要手段。不要期待第一份工作就满足人生所有价值。我不相信大学生找不到一份工作或者一个出路,我只害怕你不去找。人生如道场,处处可成长!各种原因影响,我2006年北师大研究生毕业第一份工作是到福建泉州某民办中学当一名高中老师,你还有什么面子不能放下的。我们不是要活给别人看,我们要过好自己的生活。
 
  是的,这是一个百年未有之变局,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旧的世界,产生了很多危机。但这不也正是同时给你们这些“后浪”开拓新的世界的机会吗?
 
  我一直相信“90后”的你们是中国更有希望的一代。因为你们是1992年以后中国进入市场经济,基本解决千年温饱问题后成长的一代。不像“80后”身上有太多的压力,放不开手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利与弊,但无论如何结束贫穷、实现温饱都是进步。父母一代大多算计而辛苦,内心里还是有不少的防范和戒备。他们这代外的枷锁可能没有,但内心枷锁依然存在,因为害怕会回到过去。
 
  何冰在《后浪》说到: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因为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因为你们这世上的小说、电影、音乐中表现的青春,不再是忧伤、迷茫 ,而是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你们,更懂得分享和合作。可以更好发展自己,成为自己,成就自己!当然所有的事情都要具体落到个体来讲,即便是“00后”、“10后”,在中国也有仅活着就十分艰辛的人。个体是千差万别的,每个个体是不一样的,每个时代都会有十分艰辛的人,但总体上你们后更能去追求自我。
 
  我想问的是你们有几个“心里有火、眼里有光”?还是你们依然“谁的青春不迷茫”?我不知道你们青春迷不迷茫?反正我青春的时候真的很迷茫。幸好遇到当时很多好老师、好学长姐、好同学、好老乡、好朋友常常给我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至今当我遇到困惑依然常常咨询他们。比如我最近遇到的困惑是要过去厦门租房方便女儿读初中,还是让女儿在学校这边读初中就好,我依然会去咨询我的师兄。
 
 
  对于你们,我很希望能和他们一样做,如果你们就业以及生涯规划方面遇到什么困扰,希望你们主动联系我。因为每个人遇到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我争取在6月份前完成和每个毕业生一对一的精准云面谈。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在就业指导和生涯规划,我一直在努力,2015年开始进入生涯规划领域学习,一直沉浸在这个领域。2016年拿到生涯规划师证书、2019年拿到生涯规划师(高级)证书,同时也是厦门生涯协会成员。希望你刚好有需要,我正好很专业!
 
 
 
  最后一句话:有梦想,你是后浪;没方向,你只是流浪。愿你是后浪,而不是流浪。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