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倩倩副教授:让艺术实践介入乡村人居环境整治

撰稿:学生新闻社 葛洋 顾臻瑜  摄影:学生新闻社 陈词  
2021-09-10


  近日,设计与创意学院副教授张倩倩在经管大楼309,带来了一场主题为“艺术实践介入乡村人居环境”的讲座,引领学子们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人居环境治理。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如何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挖掘地域文化、定位乡村发展方向?张倩倩从艺术介入视角进行解读。
 
  结合实例,张倩倩认为,乡村人居环境的基本内容为“自然生态环境”“居住生活环境”“经济生态环境”三部分。她指出,乡村改造受环境、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应秉持着“尊重乡村生活的时代特征”“尊重和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积极营造乡村社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四大乡村人居环境设计原则进行改造。她介绍了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目前主要的三种模式:一是抹杀差异、追求统一风貌的传统外貌追求模式,二是差异并存、适度整治的传统风貌协调模式,三是保护具有典型特征民居的保护传承的“建筑博物馆”模式。相比传统的模式,艺术实践介入的人居环境整治模式分为“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营建模式、“自下而上”的村民自主营建模式、“设计陪伴”的营建模式、“大学生+村民+党员”共建模式。她认为,让村民参与进来的模式能更好,“这样村民们会更加自发地保护好环境。”
 
  讲座上,张倩倩还讲述了她参与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治理的故事,并展示了自己团队的项目成果。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张倩倩建议大家,要多关注乡村振兴的热点问题,要有发现问题的眼睛,聚焦乡村细微部分,挖掘乡村背后的机遇,激发乡村产业的活力。她鼓励大家,做乡村振兴方面的调研项目,深入了解“乡村故事”,“希望同学们能够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投身于其中,相信一定能收获到不少课堂学不到的本领和知识。”
 
  编辑:传媒中心 甘丽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