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7日下午,法学院第三十五期“法律人说”高级法律讲坛于公共教学楼一号楼101多功能厅举行。本期讲坛由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未成年人学校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分会常任理事任海涛教授主讲,法学院院长王思杰教授主持。

王思杰在致辞中介绍,本次讲坛是法学院“法律人说”高级法律讲坛的重要场次,旨在为学子链接全国顶尖法学资源。他特别提及,主讲人任海涛教授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经验,其分享将为同学们的学业与职业发展提供关键指引,鼓励在场师生积极互动、汲取养分。

任海涛以人工智能对法律体系的冲击为切入点,结合自身参与《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文件起草、修改的实践经历,阐述了教育法学作为“领域法”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研究价值。
同时,他还指出,当前法学研究正从传统部门法向领域法转型,教育法因兼具多学科交叉属性,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研究热点。任教授分享了其主持的两项国家级课题、多项省部级课题成果,以及《教育法学导论》等专著的核心观点,并结合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学科融合实践,阐释了人工智能在教育评价、特殊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强调“技术是工具,法学素养是核心”的研究逻辑。
|
|
|
AI查重需搭配专家人工鉴定形成“双重校验”;教育焦虑的缓解需从立法层面细化学校、家庭的权责边界……现场,任海涛结合自身研究经验,针对同学们围绕AI学术不端治理、教育焦虑的法律应对、论文查重机制优化等问题予以回应。同时,他鼓励同学们“多阅读、多调研”以培养学术思维,并为考研学子提供了院校选择的针对性建议。
王思杰在总结中高度肯定了本次讲坛的价值,他表示,我校法学院已在教育法学课程设置上形成特色,未来将持续依托“法律人说”等平台,链接更多优质资源。他也鼓励同学们把握教育法学的发展机遇,明确研究方向,成长为复合型法治人才。
[编辑:樊雨昕]
[校对:王小磊 甘丽红 陈巧恩]
[审核:彭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