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俊雄副教授:地铁的建设与运营大型城市比中小型都市更加乐观

撰稿:学生新闻社 邱云辉 张依林  摄影:学生新闻社 王宜石  
2021-12-08


  12月2日,在经管大楼311,管理学院游俊雄副教授为学子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地铁建设与城市经济关联研究”的讲座。
 
 
  游俊雄是中国台湾成功大学管理科学博士,德国铁路公司访问研究员,在中国台湾高校有着20年教学研究经验。
 
  “我们要带着疑问去研究这些问题。”游俊雄提到,大家首先得弄清楚地铁建设和城市经济数据的关联、地铁运营补贴承载能力怎么样等问题。
 
  面对这些疑问,游俊雄展示了调查的数据:“一公里地铁需要7至10亿人民币支撑,还不包含后期的运营维护。”他表示,从直观的数据上看,地铁并非用来盈利的。2016年到2020年,中国的地铁新增完工长度3629.2公里,在建地铁路线长度5662.2公里,中国的地铁建设规模排名世界第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宏观视角探讨都市地铁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间的关联显得尤为重要。游俊雄展示了截至2020年底中国38个都市的地铁运营规模数据、经济人口数据。通过分析数据,他提出了五点假设。他还利用统计学等方式,计算各因素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用回归模型、残差分析探讨其中的关系。
 
  “这些数据同时反映出地铁规模的经济特性和一线城市的乐观态度,而二三线城市则比较保守。”游俊雄表示,常态下都市的GDP与财政具有高度正相关性,GDP越大都市所能承受的地铁补贴运营压力也越大。对于补贴承载力,游俊雄说,“实际上地铁盖的越多,每单位的运营成本越低。”通俗地说,就是通过扩大路网规模,降低平均运营成本,从而增加营收,提高补贴承载力。研究发现,越是大型GDP城市,地铁规模扩增量越大,平均每公里地铁的GDP承载力却越低。这显示大型城市对于地铁的建设与运营比中小型都市更加乐观。研究中还发现部分都市地铁建设过于保守或超前,完工运营量与都市GDP体量不一致。
 
  最后,游俊雄还对地铁建设与城市经济关联做了总结与建议。他提到可以通过建设轻轨或是低运量的地铁、调整票价、将地铁创造的外部经济性纳入地铁等方式,降低财政负担。
 
 
  听完讲座后,会计与金融学院2020级学子黄丽镕说:“除了领略统计学的魅力外,游俊雄老师也教会了我们不应该想当然地去理解某件事,比如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城市GDP越高,地铁规模和发展就一定会越好。”
 
  编辑:传媒中心 甘丽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