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全国河口流域生态环境大会在我校举办

撰稿:传媒中心 甘丽红  摄影:传媒中心 朱鲜艳 学生新闻社 石子涵 彭雅竹 李建淳  
2021-06-19

  50多家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近200名与会嘉宾,5场特邀报告,4个分会场,3条考察路线……
 
  6月18日至20日,2021全国河口流域生态环境大会在我校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一堂,共享学术盛宴。
 
  2021全国河口流域生态环境大会是厦门大学百年校庆重要学术活动之一,由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学会和我校主办,我校河口生态安全与环境健康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承办。大会旨在弘扬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其在全国河口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指导作用,促进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以及企业间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河口流域生态环境研究水平。
 
  6月19日,2021全国河口流域生态环境大会在我校主楼群3号楼大报告厅开幕。
 
  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陈运泰,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戴民汉,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创院院长、大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洪华生,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原所长陈家宽,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原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所长余兴光,原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院长、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袁东星,福建省教育厅科技处吴舒伟副处长,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集美大学校长李清彪,厦门大学副校长江云宝,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黎永强、副院长洪永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河口生态安全与环境健康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卢昌义等出席开幕式。
 

  仪式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陆健健主持。
 
 
  “大会既是厦门大学百年校庆的重要学术活动之一,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献礼。”江云宝在致辞中指出,会议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守护河口流域绿水青山”为主题,将全面展示中国河口流域生态环境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深入探讨河口流域生态环境领域在全球变化和国家“十四五”规划、乡村振兴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致力促进全国河口流域生态研究的专家、学者、管理者、产业界间的学术交流合作;积极推动我国河口流域生态环境相关工作的科学研究和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他希望在大会中,专家、学者们、企业家们能充分交流、深入探讨,共同为国家的绿色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中国海洋学会理事长陈连增在线上致辞中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企业家,能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畅所欲言,集思广义,共同为全国河口流域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大会组委会副主任洪永强代为宣读大会组委会主任王瑞芳的致辞
 
  大会组委会主任、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院长王瑞芳也为大会送来了祝福。洪永强代为宣读。王瑞芳表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十分荣幸能成为主办单位之一,学校将努力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大会的顺利进行。他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洪华生在致辞中解读了河口流域的概念。河口流域是连接内陆和海洋的重要区域,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洪华生希望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作为“3060”双碳战略协同创新专家工作站主任,她诚挚邀请与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加入工作站,为实现“3060”双碳目标做出努力。
 

陈运泰(左二)、戴民汉(左三)、江云宝(左一)、洪永强(左四)共同为工作站揭牌
 
  会上还举办了“3060”双碳战略协同创新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揭牌仪式由黎永强主持。工作站聘请洪华生为主任,卢昌义为执行主任,袁东星和余兴光为副主任。
 
 
  大会设主会场和4个分会场。在主会场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焦念志在线上为大家作了主题为“陆海统筹支撑国家碳中和战略”的特邀报告;兰思仁、陈家宽、余兴光、袁东星的特邀报告主题, 分别为“汀江流域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的实践和展望——以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为例”“长江流域和河口自然特征与大保护战略”“践行‘两山’理论,加大流域河口生态保护修复”“近海与河口水中关键参数的监测方法研究及仪器研发”。在4个分会场上,与会专家学者就“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守护河口流域绿水青山”“新时代生态环境建设中陆海统筹、‘碳达峰、碳中和’实施与气候变化研究”“河口流域、滨海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河口流域资源开发的风险及应对措施评估”“乡村振兴、河口流域经济建设与‘十四五’规划下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等5个议题进行研讨。
 
  值得一提的是,大会安排了湿地实地考察活动。与会专家学者分三条路线,分别前往九龙江河口湿地、厦门下潭尾滨海湿地、厦门湿地公园考察。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