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我校学子造出了5个微景观,还获了奖

撰稿:建筑学院  
2019-09-17
  这个暑假,我校学子参加了第三届海峡两岸大学生乡村营造夏令营。在82个大学生团队创作的乡村微景观作品中,艺术设计系学子获得了1个一等奖,建筑学院学子获得了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个。
 
  为进一步推动海峡西岸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并为高校教学成果转化提供平台,泉州市晋江市连续3年举办海峡两岸大学生乡村营造夏令营,邀请海峡两岸相关高校参与设计及建造,进行“微景观”创作比拼。本届夏令营,82支大学生创作团队经过前期走访、策划以及施工、完善,最终创作出了各种不同风味的乡村微景观,在九十九溪及9个镇街道等地创作了82个作品。
 
 
  艺术设计系“嘉艺乡建”团队在指导老师叶茂乐和陈锦春的带领下,在龙湖镇福林村创作了作品“归乡”。该团队从福林村提炼出华侨“归乡”的主题,借助场地的空间围合关系进行设计,形成“村口-村道-庭院-入户-怀思-静憩-探寻”的侨胞归乡七步走空间语境,希望通过空间引导和串联,让人们在游览中找寻归乡的仪式感。作品将旧红砖、废弃的花岗岩门框、燕尾脊、石头亭等具有地域特色的造型相融合,将花岗岩门框竖立在归乡路上,寓意“孤独的守望者”,触动离乡人的心弦。
 
  8月,“嘉艺乡建”团队全力投入场地的改造。队长吴灿锋是福林村当地人。得知本次改造作品荣获一等奖后,他说:“作为一名在校生,利用暑期实践的机会,发挥自己本身的专业优势,驻村跟乡亲们一起完成场地建设,并得到福林村和大赛组委的认可,我感到非常自豪。在本次实践过程中,我们对自己的专业方向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在本次夏令营活动中,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为“嘉艺乡建”团队提供了支持和帮助。这次活动也是艺术设计系对社会实践多方协作、资源互补模式的一次探索。
 
  本次场地改造任务结束后,叶茂乐指导的厦门大家嘉庚学院手绘艺术协会将对福林村开展“边走边画”和乡村支教活动,力争从多方面推动福林村的乡村建设,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

 
  今年,我校建筑学院正式受邀加入海峡两岸(晋江)乡村建设高校与社团联盟,并作为合作单位参与第三届乡村营造夏令营。建筑学院选派的23名学生,在该院副院长李鎨翰,教师袁盈、杜波的指导下,分4组参赛。7月,建筑学院师生在校进行了半个月的高强度设计,经历了概念生成、方案讨论、深化图纸、完善定稿等创作阶段。8月1日,袁盈和杜波带队入驻晋江市龙湖镇内坑村,进行现场建造。8月的晋江,每天都是高温天气。师生们坚守工地,和工人一起努力将图纸转化为建筑,最终完成了“有闲院”“栖语台”“逸木庭”“篱南道”四组微景观作品。其中,“有闲院”获得了二等奖,“逸木庭”获得了三等奖。
 
  参与其中的邓同学在完成作品后,对自己的设计作品依依不舍。谈到本次夏令营,他表示:“在建造过程中,我们都有过失落、焦虑、崩溃等情绪,甚至想过放弃和逃跑,但每当和村民们聊天,一起构想在这里未来发生的故事时,我们的斗志又回来了!作品的完成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我们希望能建造一个让村民愿意接受的场地,也希望我们能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参赛过程:
 

各组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方案讨论和图纸绘制。
 


参赛作品的模型展示。
 
建筑学院四个团队正式入驻内坑村,与该村村干部现场讨论施工可行性。


艺术设计系“嘉艺乡建”团队向龙湖镇福林村相关领导进行项目解说。
 

机器进场,从图纸到建造的第一步。
 





建筑学院学子参与施工。


艺术设计系学子参与施工。


作品“归乡”获得了一等奖。
 
作品“有闲院”,获得了二等奖。
 
作品“栖语台”。
 
作品“逸木庭”,获得了三等奖。
 
作品“篱南道”。
 
  编辑:传媒中心 甘丽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