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党委举办“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专题讲座

撰稿:党群工作部 刘子钰  摄影:学生新闻社 林汇鑫  
2019-09-12


  9月11日下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讲坛第十四讲在主楼群3号楼大报告厅开讲,建筑学院党员教师谭跃和杜波带来了一场以“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为主题的专题讲座。校党委副书记王洁松、建筑学院院长陈纲伦、师生党员代表和建筑学院师生等5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此次大讲坛由建筑学院党总支书记苏丽华主持。
 
 
  谭跃以“清明上河图——赏国宝,促文化自信”为题,给师生们讲述了这幅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的创作背景和绘制细节。谭跃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细致阐述了《清明上河图》中绘制的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的多样特色,为师生们从细节处品读了这一传世之作。他认为,《清明上河图》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更是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的良好范本。文化自信需要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对未来优秀文化的创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充满信心,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充满信心,才能有坚持坚守的定力、奋起奋发的勇气和创新创造的活力。
 
 
  杜波以“一本天书”“一座古寺”“一枚国徽”三个故事细致讲述了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古建筑保护之路。“一本天书”的故事,从24岁的梁思成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时收到其父梁启超邮寄给他一本巨著《营造法式》说起,讲述了梁思成、林徽因探寻研究古建筑保护之路的源起。“一座古寺”的故事详细介绍了梁思成、林徽因团队对辽代建筑独乐寺、辽代建筑应县木塔、唐代建筑佛光寺等古建筑的探寻、测绘、保护之路。“一枚国徽”的故事则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修改及最终定稿的经过。三个故事环环相扣,让大家系统了解了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古建筑保护历程和对传统文化的浓厚情怀,更让大家深刻感受到林徽因是才女、是建筑大师,更是一位深具爱国情怀的“林先生”。
 
 
  王洁松在与师生交流时指出,两位青年教师结合专业知识、文化故事、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思考几个层面给师生们上了一堂精彩的党课,树立了很好的范本。中华文明作为古文明当中唯一没有断裂、一直绵延下去的古文明,千年传统和基因深深融入到每个中国人的血脉当中。当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到了非常关键的时期。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离不开文化的复兴,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继承、创新性的发展,是广大师生的共同责任。大学老师和学生作为现代“文化人”的代表,更应学会如何成为一名中华文化的优秀传人。我们要把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现代文化的创新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以更加自信、开放、包容的姿态,通过学习、思考、国际交流等方式开展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自信。
 
  编辑:传媒中心 甘丽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