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人工智能对各学科的影响”主题沙龙活动

撰稿&摄影:校企合作创新平台服务办公室 陈财林
2017-12-11


  人工智能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三大尖端技术(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之一,它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对于高校各学科来说,人工智能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12月7日,在水上音乐广场,校企合作创新平台第一期主题沙龙举办。我校刘暾东副院长、机电工程学院方亮院长、校企合作创新平台服务办公室陈俊主任、各校企合作创新平台老师以及各院系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老师,围绕“人工智能对各学科的影响”的主题展开了讨论。
 
  校企合作创新平台服务办公室陈俊主任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应用、研究现状和科技成果,我国的相关政策,以及第四届互联网大会上发布的人工智能成果。他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成为趋势,世界各国政府、研究机构、企业都在积极布局。在这样的大形势下,如何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开展相关的工作是我校科研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
 
  刘暾东副院长介绍了我校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建设工作和我校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筹备工作。他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截至2017年8月,经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达36所。部分高校已经成立人工智能学院。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将成为趋势。我校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应遵循我校“教学与科研并举,以有效教学见长”的发展思路,结合我校新一轮跨越发展,依托我校近年来大力推进的校地校企合作,形成科研反哺教学的良好效应。他强调,我校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应找准自身的定位和特色,并提出“出奇制胜”和“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要诀——“奇”就是一定要结合我校现有资源现有特色做出人工智能的特色,“快”则是要在同质竞争者之中突围和取得成功。
 
  “人工智能并不会完全取代人,但在某些方面的能力会远远超过人”,机电工程学院方亮院长以智能手机导航的例子对人工智能进行诠释。他分享了电影《天眼》中的高度智能化机器人、无人机设备,对机电工程学院目前重点研究的3D打印、特种领域智能车辆、无人机、智能抛光机器人等提出了展望。
 
  与会老师在沙龙中各抒己见,或分享了研究课题和成果,或结合本专业提出对人工智能的疑问和独到见解,或探讨院系间、平台间可合作的相关项目。
 
  据悉,我校现建有“微柏工业机器人创新实验室”“普瑞特先进打印技术创新实验室”“东万晟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创新研究中心”“中际物联光纤传感技术研究中心”“汉嘉设计创新研究中心”“1969‘和文化’教育研究基地”“丹溪映画文化产业创新中心”7个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其中多个平台在国家及省市级赛事上取得突出成绩。为了促进我校各平台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发展,校企合作创新平台服务办公室将结合学术前沿热点、国家政策方向以及校企合作创新平台研究项目,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沙龙活动。
 
  编辑:传媒中心 甘丽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