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光彩促进会携手厦门市总商会

[福建日报]“两岸合伙人”草根创业平台呼之欲出

来源:福建日报 第13版:厦门观察  
2014-12-16

  □本报记者 蒙少祥 文/图
 
  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两岸合伙人”出现在厦门。
 
  一提起台商,许多人脑海中闪过的都是类似郭台铭、鸿海集团等台湾知名企业家或是大型企业,而草根台商群体极少进入大众关注的目光。其实,正是众多的草根台商把蚵仔煎、卤肉饭、牛轧糖等这些台湾岛内小吃、伴手礼带到大陆来,也是他们用最传统、最民间的经营模式融入大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近几天以来,台湾光彩总会常务副会长张子祯、台湾光彩青年团总召集人卢信守以及台湾光彩台南分会会长黄裕仁等一行人来到厦门,马不停蹄地拜会厦门市总商会等相关单位,为明年进驻厦门成立两岸草根青年创业平台而做好准备。这个号称为“两岸合伙人”的草根青年创业平台是由厦门市总商会与台湾光彩总会共同推动,明年初首先为两岸青年就业与创业成立一个魔法鸡排加盟店培训营,其设定的辅导创业对象,不仅仅是限于台湾青年,大陆青年也可以来加盟,只要是45岁以下、有事业心并与公司理念相同的人都能够加入,台湾安排创业辅导训练、炸鸡排以及人力、物流管理等。

  “台商在大陆单打独斗已成为过去式,未来与大陆当地青年合伙创品牌,这将成为主流的趋势。”台湾光彩促进会副秘书长杜宇鹏表示。

锁定厦门作为进军大陆第一站

  2007年,一部名为《转角遇到爱》的台湾偶像剧火了,意外带动台湾小吃“蚵仔煎”在大陆火爆。2008年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越来越多宝岛特色小吃风靡大陆。如今,众多的台湾美食和伴手礼纷纷落户大陆,成为非常受欢迎的生活享受。

  不想再领22K?到大陆卖鸡排吧——这是魔法连锁鸡排店董事长卓金榜在台湾打出来的广告语。为了帮助想创业的台湾青年前来大陆开鸡排店,他专门提供职前训练,甚至免收加盟金,好让两岸青年人自己来当老板。

  台湾光彩总会常务副会长张子祯认为,厦门是两岸青年合伙创业的首选城市,但是,青年人创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还需要两岸来协同建立适合台湾青年在大陆创业的扶持与监督机制。

  其实,早在2012年10月,张子祯就专程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孵化中心庄文韬主任进行了关于“共建两岸青年创新创业交流平台”的座谈会,初步达成了双方合作意向。庄文韬希望,在两岸创新创业教学交流和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两方面,与台湾高校和企业展开多层次的合作。而张子祯表示认可,他提出了双方在“文化创业”与“休闲农业创业”两大领域的创新创业进行合作。

  “我们协助台湾青年前来厦门创业,并锁定厦门作为鸡排店进军大陆第一站,除了厦门与台湾距离近外,饮食习惯和台湾相似也是考虑的重点之一,希望未来可以进驻到上海、北京等,并在大陆设立中央厨房。”台湾光彩青年团总召集人卢信守介绍说,虽然鸡排店在大陆和台湾的店面数以万计,但是,由两岸青年共同来创业推广的鸡排,绝对健康、安全,纸袋不会渗油,鸡排店到大陆展店后,将会沿用台湾店专用的芥菜籽油和独家调制面粉,确保质量。

  按照计划,魔法鸡排加盟店培训营今年底开始密集辅导第一批学员,预计明年2月开放大陆加盟店。卓金榜非常欢迎两岸青年投入创业战场,鸡排店只是一个开端、跳板,未来还会开创其他餐饮事业,像是洋葱圈专卖店、茶饮店等,同样提供青年辅导。

创业园提供一条龙服务

  众所周知,作为曾经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台湾从2000年开始经济不景气,2008年金融海啸更加剧岛内就业危机。低迷薪资、狭窄进阶通路,诸如此类的报道开始频频见诸媒体,从多种调查看,越来越多普通台湾人选择“西进”大陆寻找经商创业机会。

  而在厦门市湖里区枋湖西二路矗立着一个光彩两岸(厦门)青年创业园,专门为入驻园区的两岸中小企业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一条龙服务。

  光彩两岸(厦门)青年创业园首期总面积1.5万平方米,由台湾光彩促进会和厦门光彩创世纪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是共青团厦门市委员会支持的首个两岸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分为创业苗圃区、创业孵化区、创业成长区、创业服务区。通过搭建人力资源、培训、金融、商务、信息、工商税务、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平台。园区全力打造两岸综合性生产服务集聚区,计划引进信息咨询、人力资源、文化创意、贸易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力争取得社会效益和效益双赢。

  “创业园以社会公益为导向,政府助推、市场化运作为模式,整合各方面资源,优化创业成本,搭建互动平台,帮助两岸创业青年逐步走向成功。”台湾光彩促进会副秘书长杜宇鹏介绍说,园区携手台湾优秀创业导师团队,在厦金两地开设光彩两岸青年训练营。通过体验式教育培训,为两岸大学生和创业青年提供职场进入、团队协作、人际沟通、个人正向态度、创业特质以及领导力培养等进阶培训。

  光彩两岸(厦门)青年创业园分成创业苗圃区、创业孵化区、创业成长区、创业服务区等四大功能区。比如,“创业苗圃区”主要是针对两岸大学生培育创业项目的共享式办公区,是一种以融资平台为基础,为入驻的创业项目提供快速成长土壤的预孵化模式。一个好点子、一份令人信服的商业计划书,没成立公司也不要紧,先在“创业苗圃”练摊3至6个月,好点子就有望孵化为创业新苗。它的最大特点在于“拎包创业”。

  在光彩两岸青年创业咖啡厅的入驻者中,有一部分是台湾的中小企业。在厦门设立“露加卡斯咖啡学院”的台湾“原住民咖啡王子”刘经文,也入驻“光彩创业咖啡”。在刘经文的计划中,这里将是推介、推广原住民咖啡的良好平台,他也将在此开班授课,宣扬台湾原住民咖啡文化。

  有人才,有项目,剩下的就是资金问题了。对此,光彩两岸(厦门)青年创业园也网罗了一批“天使投资人”,比如厦门市泉州商会、厦门市两岸农产品流通协会、台湾光彩(事业)促进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