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视角的“嘉园”,你猜是什么样的?

撰稿:学生新闻社 李睿琳 徐子翔 阮桢  摄影:学生新闻社 陈锟  
2018-06-19


从办学成果展厅开始“嘉园”之旅
 
  “厦门福利社!?”
  “嗯?啊!对对对!”
 
  大学男生林宏艺和高中女生余凯琳都惊喜地迎向对方,差一点就要紧紧握手了。17日,15岁的“嘉”在雨中如期举办第14个校园开放日。作为海峡导报小记者新闻采风团成员,余凯琳没有想到一入“嘉”门,还没开始采访工作,就先被“识破”真实身份。
 
  原来,我校导游队志愿者、来自法学院的林宏艺毕业于余凯琳所在的厦门外国语学校(Xiamen Foreign Language School)。当时,正在办学成果展厅为来宾们导览、讲解的林宏艺热情接待了小记者新闻采风团,并一眼看见余凯琳校服上的标识“XMFLS”,“我们都戏称为‘厦门福利社’,这是我们学生间的暗号。”余凯琳说,林宏艺喊出暗号时,她先是一愣,但很快就反应过来了。
 

高中生小记者发现了什么?笑得好开心
 
  惊喜,意想不到的欢喜。这是两位“厦外”学子的“嘉”遇,也是“嘉园”带给小记者采风团的体验。
 

图书馆志愿者、我校学子王悦竹(右)带领小记者们畅游“五星级”图书馆
 
  除了余凯琳,采风团成员还有厦门双十中学高二(2)班陈晨、厦门一中高二(14)班柯舒麟、厦门六中高三(17)班颜鹏涛以及厦大附属科技中学高一(12)班郑舒尹。他们在我校新闻社记者的陪同下,徜徉办学成果展;流连“五星级”图书馆、水上音乐广场“小巨蛋”;探访学生宿舍;品鉴食堂美食;玩转机器人实验室;聆听院长对话会……行程满满,感慨良多。
 

“小绿”(校内公共自行车)
 
  譬如“小绿”,就引发了小记者们的集体讨论。柯舒麟称其“与群山共色”;陈晨感叹:“这是一个很有自信的学校。学校自己的共享自行车(昵称小绿)没有上锁,但是所有人都相信车子不会丢掉。一排排‘小绿’静默停驻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就像是这一说法的有力拥趸”;郑舒尹则感受到“一种自由而又有序,多元而又集中的氛围……”
 

小记者拿起手机拍下有意思的内容
 
  还有体育俱乐部制、学生自主经营校内咖啡厅、实践教学周等“嘉”式特色都带给小记者采风团深刻的印象。“‘嘉园’的景,确实惊艳。但‘嘉园’美的,不只是风景。琴书诗画,以养性灵;山川云物,以助学识。教学软硬件具臻,国际合作平台广阔,校园各项活动尽显才华。”颜鹏涛说,风之积不厚,则负大翼无力,“远山翠湖间的‘嘉园’可谓风积厚矣。”
 

“大学生姐姐们的宿舍打扮得好温馨!”
 
  也许是因为邂逅学长林宏艺的缘故,“嘉园”之于余凯琳更添一份亲近。她感动于“嘉”人说起嘉庚学院时那种自豪与幸福。她试图通过采访找出原因,后来才发现,原因就在每位“嘉”人的口中,“嘉庚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她为我们塑造了自由、开放、创新的性格。”


“大学生哥哥做的机器人战车,太酷了!”
 
  据悉,小记者们完成新闻采风之后,将围绕我校校园开放日这个主题,在海峡导报发表习作。值得一提的是,5位采风团成员最小的为高一学生,最大的是刚走出高考考场的高三毕业生,他们是我校建校15年首次迎来的“00后”记者。
 

“建筑学院的作品好赞,拍下来。”
 
  编辑:传媒中心 陈巧恩


相关链接:
  海峡导报小记者采风团初遇15岁“嘉园” “这里,美丽的不只是风景”[图]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