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探索创新教育新模式——

[福建日报]“高位嫁接”,让教育资源活起来

来源:福建日报 第18版:漳州观察6  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辉 通讯员 郑游楚 庄晓玲
2017-10-09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

生动的课堂教学

  核心提示:
 
    9月15日,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滨学校正式落成揭牌。这是当地第一所集小学、初中与高中为一体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基建总投资近1.8亿元,可容纳约3360名学生。其中,小学部已于本月开学,中学部计划在明年秋季招生。
 
    海滨学校的落成,再度扩充了漳州开发区的教育版图。二十余年来,当地累计投入约10亿元改善提升教育硬件设施,以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的设立为契机,先后创办了南太武实验小学、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厦门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等学校,构建从学前到高等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形成了较完备的厦大系教育品牌,并在全省率先实现15年免费教育。
 
    历史回溯至上世纪90年代初,当这里还是一副沿海小渔村模样时,教育的贫瘠与经济的落后相伴相生。四所基建落后、师资匮乏、教育质量乏善可陈的农村小学,构成了其全部教育资源。教育短板,首先是民生困境,而后掣肘本土经济发展的进程。
 
    1992年,漳州开发区建区。远道而来的招商局集团,不仅重塑了当地的经济面貌,更带来百年来根植于企业文化的重教树人传统。如今,具有深刻情怀与深厚底蕴的开发区教育体系,俨然一张鲜明的地域名片。
 
秉承百年传统,推行情怀教育
 
    老校长张友明是漳州开发区教育变革的亲历者。自上世纪80年代从原福建龙溪师范学校毕业后,他便开始了在开发区的执教生涯,30多年来先后于多所学校担任了小学校长。
 
    “刚上小学那会儿,我们连校舍都没有,挤在祠堂内坐石板凳上课,一到冬天常常冻伤屁股。小学毕业后,我们就得翻山越岭,到离家15公里外的初中上学。没有像样的路,有时要趁着海边退潮时蹚过沙滩,来回要步行4个小时。”对张友明来说,少年时艰难求学的情形历历在目,“许多人由于贫困和离家太远而选择中途退学。小学毕业时,我们班有21个学生,到初中毕业时,只剩下8个人,到高中毕业时,仅剩下3个人。”
 
    这样的状况,直到1992年漳州开发区建区时,仍未有显著改观。“当时,开发区境内共有石坑、大径、店地、白沙小学四所农村小学,教师40多人,学生700余人,均归属龙海市港尾学区管辖。”此时的张友明任教于店地小学,“学校没有固定的班级,黑板是用两根钢丝临时吊起来的,老师既教语文又教数学,根本就没有音乐课、美术课之类的技能课,更别提说英语课了。”
 
    教育薄弱,不仅仅是民生之痛,也是区域经济突围的绊脚石。漳州开发区的管理者至今还记得,多年前一次失败的招商经历。一位企业高管前来考察,虽对开发区的区位优势寄予厚望,最终还是放弃了入驻的计划。原因很简单:找不着好的学校让员工子女就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经济工程。加大教育投入,补足教育短板,均衡教育设施,提升教育质量,是区域发展的前提之一。”从1992年建区开始,漳州开发区的管理者,便发愿秉承招商局的文化底蕴,做有家国情怀教育,打造具有生命质感的育人质量。
 
    而这,正是百年招商局一以贯之的发展路径。作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先驱,招商局曾组建中国近代第一支商船队,开办中国第一家银行、第一家保险公司等,开创了中国近代民族航运业和许多近代经济领域。这个过程中,招商局深度介入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
 
    早在19世纪,第一批前往西方留学的中国少年,便是由招商局资助并乘坐招商局的远洋轮船抵达美国的。这其中,就包括“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等历史名人。招商局资助创办的新式学校“北洋学堂”“南洋公学”,正是今天的高等学府——天津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
 
    更为可贵的是,招商局尊师重教的理念和传统绵延至今,并根植于企业文化之中。20多年来,发生在漳州开发区的教育变革,正是招商局重学助教故事的现实演绎。
 
导入优质资源,重塑教育体系
 
    金秋九月,正是大学新生报到的时候。今年,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三毕业生438人,其中本一达线率82.05%,在漳州市处于领先地位。厦大附中创办于2007年,由漳州开发区和厦门大学联合创办,也是厦门大学首个附属中学。如今,这所创办仅仅10年的学校,已然是当地高考新势力,地域新名片。
 
    “教育基础落后,不光体现在硬件条件,还表现为师资、教育理念、管理经验等方面。如何从实际出发,激发潜能,实现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在教育突围的最初阶段,漳州开发区管理者深受困扰。在不断摸索中,他们逐渐探索出了一条“高位嫁接”的新路径——利用临近厦门的地缘优势,因地制宜地导入厦大优质教育资源,并借由其品牌影响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新体系。
 
    2001年,在漳州开发区教育事业发展上,具有节点性意义。这一年,开发区投入200多万元,创办了自己的幼儿园,填补了当地幼儿教育的空白。同年,厦门大学在漳州开发区设立了厦大漳州校区。3年后,厦大漳州校区正式投入使用,位于其中的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也同时开始招生。
 
    很快,厦大漳州校区与嘉庚学院的影响力便走向全国。2009年,以这里为部分取景地的偶像剧《一起来看流星雨》,让“高颜值”的嘉庚学院迅速跻身“网红”之列。而以厦大漳州校区为起点与依托,漳州开发区开始成建制地构建“厦大系”教育新体系。
 
    2007年,漳州开发区与厦门大学联合创办厦大附中。该校毗邻厦大漳州校区,校园依山势而建,推窗可见波光粼粼的厦门湾,厦门岛、南太武山尽收眼底,由拥有170多年历史的亚洲最大的建筑设计和工程咨询公司——新加坡CPG集团负责规划设计。
 
    “厦大附中从创办开始就设立了走特色办学的路线。”厦大附中校长姚跃林表示,该校重视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与厦门大学开展多渠道的交流互动,“在这里,学生可以和厦大的志愿者同做实验,听厦大名师来校开展的讲座,形成了‘周末讲座’‘零垃圾校园’‘成长导师制’、新年广场钢琴演奏会、师生环校园长跑、学生乐队等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同时,厦大附中还推行“六年一贯制”创新教学,实现初高中六年无缝衔接。2011年开始,厦大附中与台湾明道大学系统合作开办的“海峡部”台生班,是大陆第一个两岸合作办学的台生班。
 
    2009年,漳州开发区再度与厦大合作,创办厦门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基建总投资超3000万元,并于2011年秋季正式招生。开办以来,厦大附小坚持“快乐学习”的办学理念,以“雏鹰社团”为平台积极开展“书香校园”等活动,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2014年,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创办的幼儿园开始招生。嘉庚学院幼儿园与厦门大学幼儿园共享办学经验和优质办学资源。厦门大学幼儿园每年都派出教学和管理团队,助力嘉庚学院幼儿园发展提升。
 
    至此,漳州开发区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善“厦大系”全龄段优质教育体系。在“厦大系”的示范与辐射下,漳州开发区的教育版图不断扩张。2012年,开发区实验幼儿园正式开学,由此填补了当地没有公办幼儿园的空白。2014年,开发区第二所公办幼儿园——大径幼儿园正式开园。去年,开发区第三幼儿园、第四幼儿园相继开园。由此,漳州开发区实现了每个社区均有一所公办幼儿园的目标。
 
    2004年创办的南太武实验小学,大大缓解了外来员工子女就学难题。与此同时,漳州开发区还加大投入,把改善区内原有的四所社区小学办学条件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仅2006、2007年两年就投入600多万元进行硬件提升。小学和学前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特色教育逐渐形成。“梦想课堂”“书香校园”“品行教育”“书法教育”“公民计划”“家园共育”,逐渐成为各校的特色和亮点。2014年,漳州开发区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的市级、省级评估,并在2015年元月通过国家验收。
 
活化管理机制,培育创新品牌
 
    为教育事业注入活水,还需要灵活而富有活力的机制。在这方面,漳州开发区不遗余力。
 
    由于历史原因,漳州开发区曾长期沿用“一个区域、两套体制”的管理模式。
 
    1992年开发区建区之初,区域内原有的石坑、大径、店地、白沙小学四所村小,均归属龙海市港尾学区管辖。2002年推行“区地合一”改革后,受教育管理机构不健全等因素影响,2002—2008年间,四所村小依然由龙海市教育局全权代管,开发区提供经费与补助。为提高办学质量,2004年漳州开发区创办南太武实验小学,该校由开发区自行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和全员企业化管理。由此,开发区形成了“一个区域,两套体制”的管理模式。
 
    2009年,漳州开发区在国内率先进行突破,把四所村小正式收归开发区管理。理顺了管理体制,保障了教育事业更加顺畅发展。
 
    为壮大师资队伍,漳州开发区面向全国招聘教师,组织竞聘上岗。从2012年起,开发区参照厦门教师收入水平,对开发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工资水平和结构进行了数次较大幅度的调整。同时,教育局制订了《开发区教师住房补贴方案》,实施教师住房补贴。初级教师补贴5万,中级教师补贴10万,高级教师补贴16万。若教师职称晋升,将补足差额。特别优秀的教师,增加补助。
 
    为建立现代教育行政管理模式,漳州开发区一面推进教育行政管理服务化,一面推行专家治校。以厦大附中为例,该校组成的校务委员会,对重大事项进行决定,并专门聘请了一名退休的特级教师担任教学顾问,充分发挥专家的特长。
 
    2014年,漳州开发区更在全国率先推行15年免费教育。这意味着,符合计生政策的开发区户籍人口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学生学费(保教费)全部由开发区买单。用群众自己的话说就是“可以不要钱上到高中”。每年享受到开发区15年“免费教育”政策的学生约1500人,为此区财政需发放学费补贴每年约130万元。
 
    为进一步打造开发区教育品牌,充分发挥专家引领和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今年上半年开始,漳州开发区依托区内龙头学校,成立开发区教育集团,对区内学校实行联盟式集团化管理,研究区域教育教学重要事项,开展教研活动和师资培训,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