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科研工作会议凝心聚力推进科研工作

撰稿:传媒中心 陈巧恩  摄影:传媒中心 朱鲜艳  
2016-07-20
  
1/7
  
2/7
  
3/7
  
4/7
  
5/7
  
6/7
  
7/7

  与其说这是一场科研工作会议,不如说,这是关于我校组织文化以及新一轮跨越发展路径的沟通交流会。7月18日,我校进入教研活动周,第一项活动就是召开2016年科研工作会议。

  当天上午,在主楼群3号楼大报告厅,学校领导、各教学单位学术主管、全体专任教师和职能部门相关人员齐聚一堂。会议对我校2015-2016学年的科研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今后科研工作的重点和要求。

  戴一峰副院长在以“沟通”为题的讲话中,提出我校教师在科研工作方面应该具有“顶天立地”的精神,既要立志于从事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攻关,也要不忘扎根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努力提高服务地方社会的能力与水平。“当然,从我校目前的实际出发,也许后者更可行。”戴副院长强调说。

谈成绩——科研工作全面推进

  会议首先由科研工作部部长谢清琳作2015-2016学年科研工作总结。他回顾了一学年来,我校在“教学与科研并举,以有效教学见长”的方针和“注重应用研究、注重横向课题、注重科研反哺教学”的思路引领下,全面推进科研工作,取得了五大成绩。

  它们分别是科研工作进入新常态;科研成果稳中有升;平台建设切实推进、研究生教育获得新进展;专利工作有突破;与企业行业合作加强,横向课题经费不断增加。以“科研工作进入新常态”为例,2015-2016学年我校教师科研积极性提高,科研主动性增强;同时获得了省社科联、省教育厅等相关单位的较大支持。

  据不完全统计,本学年项目申报涉及教师超过600人次,获得的各级各类纵向项目合计比上一学年增加12项,而且,立项层次提高,获得重大、重点项目立项数增加。

  另外,科研在地化服务能力以及与企业行业的合作明显加强,“综合横向和纵向的情况看,预计2015-2016学年我校科研经费突破1000万元不成问题。”面对成绩、着眼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谢清琳提出5点建议与广大教师共勉:进一步加强科研意识,进一步注重科研团队建设,进一步浓厚院系氛围,进一步增强服务地方意识,进一步加强项目过程管理。

讲理念——教研相长不仅是追求

  “科研工作是我校办学进入第二个十年后,一个新的、重要的生长点。”戴副院长说,我校的第一个十年,是从无到有的十年;我校坚决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努力推进有效教学,探索出实践教学这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当然,前十年,在全力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校也并没有忽略科研工作。只是没有把它放在与教学并列的地位提出来。”戴副院长说,在建校十周年之时,我校就清晰认识并强力地提出“教学与科研并举”的发展思路,这是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必然,也是我校努力成为国内同类高校中一流的、获得国际广泛认可的、以有效教学见长的一所新型优质高等学府的必须。

  事实上,作为一所高校来说,无论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还是服务社会,都要求其教学与科研并举。用戴副院长的话说,不管是高校,还是高校教师,教研相长都不只是追求,而是一种要求。他认为,教学和科研,是知识的传播与生产两个领域,高校及其教师拥有天然的条件,或者说使命,让它们交叉并进。“我们必须建立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这意味着一方面是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推进科研的开展;另一方面是把科研活动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或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帮助学生站在某个知识领域的前沿,从而实现对教学的反哺。”戴副院长如是说。

出举措——提高认识,创造条件

  那么,具体到每一位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开展科研活动?戴副院长认为,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培养良好的科研精神要先行。在此前提下,寻找合适的入口、培育有序的进路,合理安排、循序渐进地去开展、推进。与此同时,通过学术沙龙、读书报告会、学术研讨会等途径相互交流、借鉴和启发,追踪学术前沿,以及积极参加学术团体,建构学术交流网络等,均有益于科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当然,在学校层面,为强力推进科研工作而创造的条件已全面铺开。譬如,考核体系建构以及科研项目孵化、经验介绍与交流、科研平台建设、搭桥铺路、减免教学工作、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科研成果奖励、个性化安排等等,都是为此而推出的举措。以考核体系为例,我校已出台《教师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科研奖励实施办法》等,从制度安排上强力护航科研工作开展。

  当天的科研工作会议还设置了交流互动环节,戴副院长和教师们就科研工作、教学工作和服务工作等问题进行了真诚的沟通。同日下午,各教学单位举行了科研工作分组讨论会,就如何规划好今后的科研工作、如何培育和构建科研团队与梯队、如何推进科研平台建设等问题进行讨论。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