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嘉庚学院:学霸教你过好大学四年

来源:厦门日报 第A10版:都市新闻  
2014-07-18


幸福的大学时光。(朱诗卉 摄)



嘉庚学院学生宿舍宽敞明亮。(叶欣欣 摄)



棒垒球活动。(朱鲜艳 摄)


惬意的校园生活。(朱诗卉 摄)


第三届摇滚音乐节。


瑜伽课。(朱鲜艳 摄)


龙舟比赛成绩不俗。(黄阿兰 摄)


绿茵场上奔跑的青春。


嘉庚学院重视学生的实验、实训。(李雯 摄)


  在外人看来,厦大嘉庚学院的学生有点“古灵精怪”,他们一边上学,一边在校门口附近承包小店当老板;还譬如说,每年的教师节、女生节,他们肯定会设计别出心裁的节目。不过,如果您认为这就是嘉庚学院学生的集体画像,那就错了。在这所大学,同样有让人心醉的学霸传说,他们有的考上海外名校出国留学,有的考上国内高校继续深造,有的拿下好几个offer(录用录取函)顺利就业。

  对于很多人来说,学霸是神一般的存在,让人“羡慕嫉妒恨”。今天,我们邀请嘉庚学院三位有代表性的学生,为即将迈入大学的您,介绍在高校晋升学霸的秘诀。

  本报记者 佘峥
  通讯员 李珊珊

董勃威:坐遍图书馆的每一个角落

  身份>>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国际经贸系2014届毕业生

  战绩>>
  获得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硕士研究生offer。今年7月将前往新南威尔士大学读研,该大学是澳大利亚八大名校所组成的盟校成员,是澳大利亚高科技和高等研究的先驱领导大学。第10届中国国家奖学金;2011年普及性健美操大赛福建分赛区一等奖;2011年全国健美操冠军赛一等奖

  语录>>
  好好享受自己的大学生活,不一定要学习很棒,但要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

 

  董勃威不喜欢别人称她为“学霸”,她觉得自己并不是那种一天到晚只知道泡在图书馆里啃书的人,而是一个活泼开朗、爱玩也爱学习的女汉子。

  但是,董勃威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大学四年,每年都是专业第一;2012年获得国家奖学金;毕业时,以平均分90分的成绩获得了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墨尔本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董勃威将自己的学习技巧概括为两点:一、平时认真听课、做作业;二、期末系统地复习。她的学习效率特别高,其中的奥秘是“我在学习的时候比任何人都认真”。她也不喜欢遇到问题马上就问,而是选择独立思考,相比于结果,她更在乎努力的过程。

  大二期末时,董勃威确定了出国留学的目标,此后,她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图书馆是她每天逗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她几乎坐遍了它的每一个角落。她说,当我伴着闭馆的音乐离开时,心里获得了巨大的满足。

  虽然学习好,但董勃威明白,学习不是衡量一个大学生的唯一标准。整个大一,董勃威都活跃在学生组织和参加各大活动中,红歌会、朗诵比赛、英语话剧表演、健美操……寻找兴趣的同时,也锻炼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

  也是在大一,董勃威与健美操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把健美操的艰苦训练当成学习之余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

  她认为,大学生一定不能只生活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要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了解不一样的生活体验。


姚炜:技多不压身争做“考证族”

 

  身份>>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财政金融系2014届毕业生

  战绩>>
  福建省农商笔试全省第一;厦门国际银行offer;通过福建省公务员考试

  语录>>
  想要取得好职位,在进入学校后就要制定目标,早考证,学好专业课,多实习,做好充足的准备,积极参加应聘。

  offer不是自己送上门的,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相信找工作期间,我是最累中的一个,可能也是失败次数最多的一个。

  虽然拿了很多offer,但姚炜还是觉得自己大学里有很多遗憾。他提供两点“心中之痛”,希望学弟学妹们引以为戒。

  第一个遗憾是没有清晰的大学规划。姚炜说,其实大一时,我做过规划,但是不久就把它忘了,到现在也没想起来。因为没做好规划,姚炜觉得自己大一大二过得挺迷茫的,不知道该做什么。他建议大一新生多向大四学长、学姐请教,多和辅导员谈心,然后做一个合理的规划。

  晃悠悠过了大一和大二,大三来了!姚炜突然有了紧迫感,他想毕业后进入银行系统工作。于是,他申请换到了一个学霸宿舍,和一宿舍的学霸一起出入图书馆,一起获得奖学金,一起求职。

  姚炜说:很多人觉得进入大学可以不再学习了,那是错的。相反的,他认为,要尽量多考些等级证书,技多不压身,财经类的很多岗位都需要相应的证书。

  太晚准备招聘考试,是姚炜的第二个遗憾。从2013年10月到2014年4月,他基本跑遍了省内的每个城市,各种笔试、面试,几乎没停过——他担心,如果把机会都放过了,那好工作真的会与你失之交臂。

  姚炜一直在强调,拿到的这些入职通知书和他应聘过的单位相比实在太少了。“offer不是自己送上门的,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相信找工作期间,我是最累中的一个,可能也是失败次数最多的一个。

  说起在福建省农商银行笔试中拿下全省第一,姚炜说,嘉庚学院的课程比较实用,只要认真学习,在考证券从业、银行从业证书以及各种笔试中,都能轻松应对。


丘琴秀:实验强项助她考上研究生

 

  身份>>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4届毕业生

  战绩>>
  考取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大学四年,年年都得奖学金,有三次都是一等奖学金,一次是二等奖学金

  语录>>
  注重课堂效率,认真听讲,课后把老师讲的结合自己的理解写在书上。

  刚参加完毕业典礼,丘琴秀没回老家,而是马不停蹄地在厦门找房子,打算暑假期间就进入实验室,提前开始自己的研究生生活。

  本科期间,丘琴秀学的是通信工程,她学习的诀窍让人大跌眼镜——上课认真听讲,却从不记笔记。她说:“我都是课后把老师讲的结合自己的理解写在书上,所以我的课本看上去有很多笔记的。”

  大一就想考研,毕业时如愿以偿考上厦大研究生。说起梦想成真,丘琴秀说,每个人情况不一样,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一定要对自己选的专业感兴趣。

  丘琴秀曾参加过“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同学一起设计的多功能睡眠监测宝获得福建省二等奖。

  虽然大一就确定了考研目标,但直到大三,丘琴秀才确定要考厦门大学的研究生。她说,本科期间,有许多厦大的老师来给他们上课,她很喜欢厦大的老师。

  丘琴秀考研的初始成绩并不拔尖,但复试中的实验是她的强项。她说:“嘉庚学院非常重视学生实验、实训环节。像我们理工类的,实验、实践训练等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不少于总学分的35%。”

  考研后,丘琴秀整整一个星期都待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而嘉庚学院信息与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黄云鹰常常来实验室指导她。不管她做实验需要什么元件,实验室的每一位老师都能找到。

  丘琴秀对那些立志要考研的新生的建议是:开始复习后,每天的生活一定要规律,要坚持到底。


达人一览

“专利达人”李木子:喜欢在卫生间找灵感

 

  厦大嘉庚学院机电工程系的大一学生李木子,刚进大学不到半年,就申请到两项专利,它们都是他在卫生间找到的灵感。

  李木子一入学,就决定大学期间,每年要申请三个专利,但是,他说,并不是盲目做专利,而做“实在的发明”,做有市场前景的产品。

  李木子的第一项专利是和他的学长共同申请的“一种新型的物联网系统”,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放在浴室的装置——共有三层,在第一层中可以将牙刷安置在卡槽上,牙杯要倒着放,先烘干再进行紫外线消毒;第二层放毛巾,用远红外进行干燥消毒;第三层可以利用超声波雾化器将毛巾浸润方便洗脸。

  开空调常常使房间干燥,让人体感到不适,李木子又在卫生间里想出了他的第二项专利:“一种新型的空调加湿一体机”。他在空调旁安装一个小装置,将空调吸收的空气中的水分进行雾化再释放出来,从而保持空气中的湿度。


“实习达人”王舒婷:“公费”到意大利实习

 

  尽管已经毕业了,但是,嘉庚学院的“江湖”上还有王舒婷的传说——这位2009级英语系的学生被誉为“实习达人”,她曾飞到意大利实习,费用实习所在的公司全程报销。

  王舒婷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和主动出击的人。她在2012年大三时的意大利之行,源于2011年她在厦门国际游艇展当志愿者。最初,王舒婷也只是普通的志愿者,没有参与翻译工作。但她发现其他学生翻译志愿者怯于开口,便主动上前为展商提供翻译的帮助。自信和乐于助人让她获得多家外国厂商信任,并长期保持着联系,其中之一就有后来带她去意大利实习的公司。

  2012年暑期,王舒婷代表意大利一家数控机床公司带中国客户远赴意大利工厂验收设备,负责翻译组织工作。出国费用公司全程报销,还拿到1万多元的工资。

  王舒婷认为,自己在志愿者和实习中的“爆发力”,归根溯源还是嘉庚学院重视实践、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环保达人”张燕燕:玩泥巴玩出大奖

 

  在玩了两年泥巴后,厦大嘉庚学院2010级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张燕燕获得今年的“绿色未来奖”,她因此被称为“环保达人”。

  这个奖有多牛?据了解,今年全国仅20个项目入选这个奖,张燕燕的这个项目是福建省第一个、全国独立学院第一个且唯一入选的项目。

  张燕燕提交的是一个有关人工岛的课题。2010年漳州湾招商局在嘉庚学院不远处的厦门湾开始规划筹建双鱼岛,这是全国首例离岸式人工岛。2012年张燕燕正式接触人工岛课题,接下来的两年里,她和同学不断来到这里,观察随着填海造地的开始,整个岛的土壤、环境发生的变化。

  张燕燕说,简单点说就是“和稀泥”,像小时候玩泥巴一样——每次都要带回岛上土壤、沙尘的样本,以不同比例混合,以得出“什么比例的土壤利于人工岛的循环发展”的结论。

  今年4月15日,以张燕燕为第一作者,嘉庚学院学生完成了《人工岛“反迪拜”生态自循环模式研究——以双鱼岛为例》的调查,并获奖。


“设计达人”于晓溪:让布料“幸福”起来

 

  现在正在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于晓溪,2012年从嘉庚学院艺术设计系毕业时,留下“设计达人”的美誉,她因为设计“幸福”面料图案而获奖。

  在2011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中,于晓溪的系列作品《寻》获得花样分赛组别惟一的一等奖。这一比赛在业内很有名气,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自1999年起主办,当年的主题是“幸福感”。

  于晓溪是如何让布料“幸福”起来的?几年前,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说,她提交的作品命名为《寻》,包含5幅独立图,即《云回》、《鱼趣》、《几何花斑》、《卡勒夫》和《流云》。以“寻”为名,即寻找和追溯,追寻幸福。

  于晓溪最引以为自豪的是《卡勒夫》,以条纹的形式出现,制造出纹理垒积层层叠加的效果,碧波荡漾泛起涟漪的感觉,有一种好似情窦初开的幸福感。以彩虹的颜色作为参考,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渐变衍生。

  她认为,色彩丰富,线条细腻是她的作品特色,她希望给人视觉的联想和满足。